※ 引述《liquidbox (樹枝擺擺)》之銘言:
: 一、這是2009年的印度國防報告,而且印度一直知道打不贏中國
: 二、印度打不贏中國,但中國絕對沒必要打印度
: 因為一來印度有核武,二來中印之間沒有核心利益衝突,打贏了只有面子賺到裡子沒賺
: 三、這50多年來,印度國防部對中印軍力本來態度本來就比較務實(翻譯:軟弱)
: 反倒是文官還比較腦充血
: 在過去,印度想要在中印邊境蓋公路,以方便運兵防守時
: 支持的都是文官體系,反對的都是軍方體系
: 軍方的理由是,公路蓋好正好方便解放軍長趨直入新德里,
: 氣到內政部痛罵國防部乾脆都別蓋路
: 這幾天也是跟過去幾十年一樣,
: 軍方體系喊出最硬的話,就只是已為2.5線戰爭做好準備
: 在外交上這是反映積極防守心態,就是不求戰不避戰
: (跟國軍很像,就是沒自信,自知要打應該打不贏)
: 印度國防部次長的態度更明確,說應該用外交手段解決,
: 熟悉外交用語的人都知道,外交手段跟軍事手段是兩個極端,
: 外交手段==>上談判桌,別打了;
: 軍事手段或者一切手段、不計代價、不惜一戰等等,就是要打你老子沒在怕
: 另外,印度軍隊在中錫邊境是採槍口朝下的非戰鬥模式==>不想引起糾紛
: 印度軍方的反應明顯反映:印度完全不想打
: 同樣地,印度文人體系比較腦充血
: 這次印度方面喊最硬的是印度財政部長說的:印度已經跟1962年不一樣了
: 我猜他大概想講的是,印度已經是世界承認的核武國家,中共不會輕啟戰端
: 但全天下人都知道,印度只是吃定中國不想打大規模戰爭,頂多跟印度有小規模衝突
: 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解放軍應該勝算超高
: 總而言之,印度軍方本來就比較怕解放軍,文人反倒一副很想求戰的樣子,實話實說
: 拿印度2009年的國防報告說印度怕中國,
: 本質上不值一提
趁著歷史事件 把之前的文加點料加新東西重Po一下 歷史文兼現代八卦
一、最近發生衝突這一塊叫洞朗,印度叫多蘭高地,純粹是藏語二次音譯差異。
海拔平均約3500公尺,雖然緯度和台灣差不多,但因為地形複雜,風又強,沒有什麼人住
。(你想想南湖大山區除了探勘測量、生態調查、地質研究等科學必需和自以為是的登山客
,平常有幾個人在?額外一提,老魯雖然自稱是個靈活的胖子愛登山,但一人時絕對只登
郊山,登山是為了強身看美景,不是去給別人添麻煩兼浪費資源甚至興訟搞國賠的)
二、洞朗地區是介於印度併吞的錫金邦、不丹及印度之間,嚴格來說,這一塊地區是中國
、不丹爭議地區,和印度本來八竿子打不著,但印度介入是因為老共最近把公路支線開始
修往洞朗地區。咖哩阿三就開始緊張了。所以印度援引1949印度不丹條約中,印度保證不
丹領土完整的條款,主動越界干涉。
三、洞朗地區在1890中英藏印條約中,明訂屬於西藏區域,中國擁有宗主權。
但西藏在1889年就把該地區多數土地租給不丹人放牧。1962中印戰爭爆發時,不丹派軍
進駐洞朗地區,並宣稱該地為不丹領土,但因地形不適合常住,不丹人也沒有久駐。
大概在1980後,中方藏人又開始交叉放牧入這塊區域,而青藏鐵路和204往亞東省道建成
後,運補條件改善,解放軍的巡邏區又開始和不丹交叉巡邏。等到公路支線完工後,
此區實控權就會完全進入陸方這邊。
四、不過,為什麼阿三緊張? 因為印度曾因貼近國境的公路非常敏感,因此丟了1萬多平方
公里。另外,某派鄉民常「幻想」多國聯軍進攻大陸,恕我直言,撇開進攻大陸本土,
大陸可能惱羞使用核武的威脅,就算單純是傳統武器守勢作戰,大陸也是居於絕對優勢。
因為除開中蒙邊境、中塔邊境、中哈邊境比較開闊,其他都是複雜地形區。解放軍如果是
單純守勢作戰,可以輕易地利用其長程砲兵封鎖對方公路、橋樑,就可達到遏止攻勢的目
的。畢竟,若論長程火炮品質,解放軍陸軍絕對是第三,只比美俄差一些。論數量密度
更是第一。當然,反過來說,複雜地形也讓解放軍侵入東南亞或印度後,要維持戰果,
沒那麼容易。但是,無論如何,東南亞國家不會有人傻到在困難的地形,與中共的強項交
戰。所以,不會有東南亞或南亞國家會為那派鄉民的想法去火中取栗的。
五、以下正文-1962中印戰爭西戰線 阿克賽欽地區,看報紙才知道不是馬總統專利。
阿克賽欽(Aksai Chin),印度稱拉達克(Lad kh)的一部分
是目前解放軍將領群心中最驕傲的一塊。因為這是真正的開疆拓土。
但為取得行動正當性,老共一貫聲稱是收復中國被侵占區域!?
但實情是阿克賽欽地區確實部分是傳統藏區,即清帝國領土,但1962戰爭,確實為中國
新增14000~16000平方公里的領土。
Aksai Chin的Chin,被中共「愛國者」解讀為秦的Chin,或突厥語的通道。因此傳統有中
國的白石灘或白色溪灘的山口兩種解釋方法,但阿克賽欽在古代屬罽賓活動的一部分,首
次接觸中國已在漢朝,而且中國官方的活動自漢朝後就中斷了1800年,到清末才再出現。
所以用Chin說秦或中國的恐怕說不太通。Aksai是指白色的溪(灘)
,所以阿克賽欽就是白色溪(即冰河末端)的通道。地理上就是冰蝕谷形成的山口。
這也符合阿克賽欽自古是絲路由新疆通往喀什米爾地區的支路必經孔道的特性。
也是新藏公路修建必然經過阿克賽欽地區的原因。
(地理複習:因為連綿的山脈,公路一定要經過冰蝕谷才可能修建,而且冰蝕地形
在冰河消退時,會有一段時間轉為冰河末端堆積區,會有一堆石頭堆積)
但正因阿克賽欽地區最低也有4300公尺,最高到7000公尺,全境都是高山與冰河
目前有的照片幾乎都夏季照,冬季只能靠空拍照。數千年裡,只有少數富貴險中求的商人
會趁夏季自新藏公路的缺口,帶絲綢、華服、漆器、瓷器與茶葉等中國物品前往克什米爾
的村落換藥材原材與珍稀毛皮。或是牧羊人到邊緣放牧,平時根本沒有人定居。
http://imgur.com/QO2ZZay
http://imgur.com/OlgvWJT
http://imgur.com/J1bEkU6
http://imgur.com/gEcyMSJ
http://imgur.com/xoZ7JrH
http://imgur.com/SSCn30I
http://imgur.com/6sETS65
http://imgur.com/wGNeJ2R
最後一個圖的最右側虛線,就是印度曾經引用的Johnson line。William Johnson,英屬
印度官員,在1865宣稱阿克賽欽地區的大部分是克什米爾的一部分。不過,正因阿克賽欽
地區如此荒涼,英國的宣稱僅止於紙上,清廷也沒人在乎。
(橘線是英國殖民地局1873年的測繪概線)
Francis Younghusband爵士在1880年代探勘發現,在今日賽圖拉鎮有已遺棄的驛站碉堡
檢查哨。之後克什米爾人在英室授意下重建碉堡,但1890年,左宗棠派人重駐此堡,並
重新控制喀喇崑崙各山口。1893年清廷駐疆人員向George Macartney(馬繼業,中英混血
,鴉片戰爭前英使馬嘎爾尼族侄,喀什噶爾領事)提出劃分建議,George Macartney接受
,清廷默認結果。(請注意,是清方主動提出,不是英方宣稱)
北京55日著名的大衛尼文大使,不是,是Claude Maxwell MacDonald,以賣咖啡和漢堡
聞名中外的大使,在1899年也認同此結果,於是形成Macartney-MacDonald線(上圖綠線)
。(梗的來源 1963年奧斯卡大獎電影北京55日由英國老影帝大衛尼文飾麥當勞大使)
1908年英方再次確認此線。接著,由於清末大亂,清廷中央並無特別注意此事。
1911辛亥革命後,英方趁中方大亂,改宣稱Johnson線,1927英屬印度政府曾做部分修訂
,以向親西方的新政府(即分共後的蔣政府)示好,英方從Johnson線微向南退,
喀喇崑崙山口(後來在中巴邊境)也承認為中方所有。不過大抵而言仍以Johnson線為基
礎。而當時中國各類地圖,因為實際上缺乏測繪資料,常直接使用外國地圖翻譯後出版,
所以當時的地圖都只有用Johnson線。但1947起,印度就開始把駐紮哨站往前部分推進
到Johnson Line。不過因補給困難,也沒有辦法全年常駐人員。1954尼赫魯正式要求以
Johnson線為領土分界(上圖紅點即印度哨站位置)。1950年代中方修建新藏公路(即上圖
的淡黃色線),但印方直至1957年看新聞報導才開始察覺公路修建,等1958看到中共官方
新地圖才知道新藏公路已建成(看報紙才知道果然不是只有馬政府啊)。
1959共軍迅速利用新藏公路的協助,在上圖紅線沿線建起一連串常駐碉堡防衛點。
1962年9月中印戰爭爆發前,中方已開打沒有槍聲的戰爭,利用印軍補給較差,撐的時間
比較短的特性,在冬初逐漸逼迫印度放棄前哨據點,將實際控制線推到藍線。
1962年10月起,中印戰爭開打,東線藏南地區雖是主戰場,但西邊也爆發戰鬥,10月19
日起解放軍利用新藏公路運來122mm榴彈砲和120mm迫擊砲連續發動短促砲擊突擊,所有印
度前線據點均被攻陷或被迫撤守。10月24日,雙方分界線已退到現今控制線(實際上是另
一道6000多公尺高的連綿山脈,上圖最左虛線)。戰鬥過程大抵是解放軍先砲轟印度據點
,印度士兵傷亡一直增加,印軍被迫潰逃。(需要瞭解的事實,由於阿克賽欽多凍土,
因此工事很難挖深),所以數天內,Galwan Valley及Chichap Valley就被棄守。
雙方唯一的激戰發生在班公湖北岸2個哨所,由廓爾喀部隊據守,Dhan Singn Thapa少校
並未潰逃,而且當地因地勢較低,軟土較多,印軍佈了不少地雷。解放軍被迫採取滾雷
戰法(用滾的去引爆地雷,運氣不好或慢一點就掰掰),加上印軍不斷射擊反擊,更與解放
軍展開肉搏,第一階段大多數的解放軍傷亡都發生於此,中方總陣亡46人。
(小八卦,早期解放軍常用滾雷的方式清雷。因為滾過去會觸發地雷,但因為滾過去又
身體貼地,有不少機率全身而退。)
之後共軍於11月18日發起第二階段戰鬥,奪取分界線上的熱贊拉山(Rezang La)
印軍這次由Shaitan Singn少校帶領Ahir連死守,並貫徹射擊紀律,在共軍炮擊後,靜等
350名解放軍接近至90公尺才開火,以為印軍已被炮火壓制的解放軍猝不及防,死傷慘重
,絕大多數西戰場的解放軍傷亡都發生在此。但解放軍很快又集結400人再度進攻,並用
120mm迫砲狠狠地洗地。123名印軍陣亡114人,包含Shaitan Singn少校。解放軍為這位唯
二強敵軍官之一舉行了肅穆的安葬禮。至此所有山口都已在中方控制下。
西戰線解放軍總陣亡人數為192人(依據康西瓦83+獅泉河46+葉城63等3烈士陵記載)。
另有110人因病傷與意外犧牲。
戰後印度為鼓舞民心士氣,把Shaitan Singn少校與Ahir連吹成打死共軍1863人的英雄。
而且還用英文資料到處轉,這就太誇張了,證明阿三嘴砲果然是天下第二。
其實過度美化並沒有意義,因為Shaitan Singn少校在122mm炮的持續轟擊下,還帶殘兵造
成解放軍不少傷亡,就已經是英雄事蹟。吹成誇張故事並無助英雄的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