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紐約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
金融工作會議成果寥寥,突顯中國政策困境
3.完整新聞內文:
上海——自1997年以來,中國的高層領導人每五年召開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過去的
會議上,他們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創建整個監管機構,或者對龐大市場的規則進行重大調整
。
所以,經濟學家和監管機構幾乎是屏住了呼吸,對今年夏天的工作會議進行推測。銀監會
、證監會和保監會是否會併入央行呢?證券的法律定義是否會擴大,讓影子銀行、P2P網
路投資,以及表外理財產品這些常見的活動處於監管之下呢?
但是,當為期兩天的工作會議在週六下午結束的時候,用一個客氣的說法來形容它的實際
結果,就是遠遠「不多」。
這個會議的最大成就好像就是宣布在內閣的主持下設立一個新的委員會。該委員會將定期
舉行會議,討論金融穩定的問題。
不過,各金融監管機構的領導人已經在國務院(即中國的內閣)舉行例會了,雖然這些會
議沒有達到正式的委員會級別。
就在這個為期兩天的會議召開前的幾天,一些經濟學家推測,至少國務院的會議將移到央
行舉行。讓央行為會議提供茶飲和會議室,可能給央行員工帶來一點額外的信心,讓他們
像東道主一般談判。相對於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這幾個主要的金融監管機構,央行也
一直支持進行更廣泛的金融改革。
但就連開會的地點都沒有從國務院的辦公室搬到央行,這個會議的結果和之前這些監管機
構可能要聽命於央行的推測相去甚遠。
會議結束時發表的聲明確實提到了央行在預防系統性財政風險方面的作用。這其實是很多
國家的央行已經在發揮的作用了。不過,上海的研究機構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
表示,在聲明中具體提及央行,可能會多多少少地強化央行的角色。
但他對這個新的委員會持懷疑態度,指出它缺乏法定權力,工作人員也很少。「中國金融
監管改革未能取得實質突破,金融監管與金融現實之間矛盾的日益加劇,會在未來數年裡
繼續製造困難,」劉勝軍說道。
中國的整體債務規模日益膨脹,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由於擔心中國的債務可能進一步增加
,在5月24日下調了中國的主權債務評級。中國官員很快認識到金融的健康對中國經濟的
重要性,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它與幾乎所有國家都有著廣泛的聯
繫。
政府控制的媒體發表的聲明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議上發言說,「金融是國家重要
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
基礎性制度。」
這次會議的結果之少,不僅突顯了官僚主義對變革的抵制——習近平可能擁有克服它的政
治手段——也展示了中國面臨著真切而複雜的政策困境。
一個例子就是,中國銀行面臨的大量的、缺少監管的表外活動,根據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上週五的估算,其規模大致相當於銀行業資產負債表上的全部資產。西方監
管機構可能會迫使銀行儘快將這些活動轉移到資產負債表上,這樣做可能會對它們產生限
制效應。
但是很多表外活動,比如各種貸款擔保,為中國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融
資服務。這些中小型企業往往難以和大型國有企業競爭常規銀行貸款,但它們為中國提供
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加之目前政府本來就正在減縮長期虧損的行業,比如僱傭了很多員工
的鋼鐵製造業和採煤業。
中國的其他金融監管糾紛涉及官僚機構的地盤問題。一個問題是,如何讓中國過時的證券
法實現現代化,目前該法律只適用於股票和債券,沒有涵蓋到保險公司、銀行、在線貸款
機構和其他類型金融機構現在推出的、更為複雜的金融工具上。
中國證監會已經在大力推動把「證券」進行最廣泛的界定,這會讓證監會擁有更大的影響
力。銀監會和保監會則對此表示抵制,認為許多新的金融工具是銀行和保險活動的延伸。
會議之後的聲明留下了一個沒有解決的謎題:今後將由誰來主掌這些最高金融監管機構,
尤其是央行。
周小川自2002年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的行長,他也是世界上在任時間
最長的央行行長之一。周小川的歲數已經超過中國官員通常退休年齡兩年。他被提拔進了
一個不受年齡限制的高級政府諮詢機構,所以不受通常的工作年齡限制。
中國的央行專家認為,最有可能接替他的人選,一個是湖北省委書記、中國農業銀行前董
事長蔣超良;另外一個是山東省前省長郭樹清,他在2月份成為了中國銀監會主席。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tinyurl.com/ycbq2km2
5.備註:
治國無力,只敢殺劉曉波洩憤
不過9.2/糞蛆/五毛/小粉紅絕不敢承認維尼熊有多無能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