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zing (小Z)》之銘言:
: 執政黨說現在台灣都大電廠太集中所以容易出事
: 要用分散的綠能
: 可是分散式真的會比較好?
: 集中式好處就搶修快
: 分散式到時候一個風災水災
: 搶修人力夠嗎?
幫朋友轉一些想法分享一下,
內容完全是在FB聊天上寫的,
內文如下:
這次大停電之後所謂的「分散型電源」忽然變成很流行的名詞。
認為各地廣設發電廠可以避免系統性風險,
所以應該廣設再生能源,不要設置大型火力電廠。
事實上這樣的論點有很多的盲點。
首先再生能源不穩定,
就算設的再多再分散也不能取代火力發電,
這件事已經有很多的論述無須再贅述。
以下就來討論如何分散電源。
為避免過度集中,
把大型火力電廠分散到各縣市、各鄉鎮變成中小型火力電廠,
然而火力發電廠一向是嫌惡設施,
從來沒有地方首長或是民代說歡迎台電來設廠,
因此現實上是沒有人願意火力發電廠設在我家隔壁,
所以土地取得將是首先需處理的問題。
在台灣這樣的政治環境及環評制度下,
中小型火力電廠遍地開花應該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台電只能在既有廠址不停的塞更多更大的機組。
台電所購買的機組都是向美、日、德等先進國家購買,
而世界上火力發電機組都是朝向大型化發展,
難道這些先進國家不懂「分散型電源」的優點,
卻愚昧的選擇大型化、集中化?
事實上,大型火力發電機組才能有效提高發電效率,
並降低投資成本,除了可提升經濟規模,降低發電成本外,
高效率表示發相同發電量下所使用的燃料比較少,
也就可以排放較少的二氧化碳跟空氣污染物。
因此大型機組在經濟及環保層面上具有競爭優勢。
另外目前台灣很多大型電子廠都有自備發電機,
廣義上也可以算是「分散型電源」的一種。
理論上這些機組應該平時就要上線發電,
但是相較於台電所提供低價的電力而言,
自發電力成本實在太高,正常情況下沒有廠商願意自發自用,
除非更好的經濟誘因。
所以產生了「需量競價」這個政策。
呆電為了尖峰用電不惜花大錢以12元跟用戶買電一度電,
使廠商有經濟誘因自發自用,
然後再參加「需量競價」賣電給呆電來賺一筆業外收入。
另外有一派說法這次大停電不是因為缺電,
而是因為台電搞了一個「集中式大電網」,
這個論點更是大錯特錯,
若沒有這個「集中式大電網」將中部及南部的電力送到北部,
北部地區早就在執行分區輪流限電。
8月15日發生大潭六部機組全數跳脫之意外後,
中南部縣市雖然不會受到波及,
但是北部電網應該會直接崩潰全黑,
管你是ABCDEFHIJ哪一組通通都沒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