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oo.gl/uqYQFc
作者 ● 朱謐/商周網站專欄作家
1995年,大學時我跟好友第一次到香港自助,英殖時期奠定了香港在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時購物講中文,很容易產生被歧視感覺。
2007年,香港97後回歸10年,一片學普通話熱潮讓當時的我,出差也好,旅行轉機也好,講中文沒什麼壓力。
今年8月,國外回來過暑假的親戚,從台灣轉回香港夫家,我們帶小孩去香港碰面,短短四天,中文在這雖被接受,似乎卻不怎麼受歡迎。20多年前的感覺,好像又回來了!
前兩天在迪士尼樂園,遊樂設施、飯店設施都讓小孩一路興奮又開心,但大人的觀察視野可不同孩子,因為也去過日本迪士尼,更能發現:在香港,服務人員臉上幾乎沒有愉悅表情,這裡不是迪士尼嗎?怎麼回事?
香港品質以往名列前茅,最近卻落到世界排名倒數,在園內的Corner Cafe餐廳內,我真的看到了落差。要價200港元左右(約台幣800元)的牛肉中式套餐,只有幾片肉片、一碟青菜,配上一碗白飯,網路上其實已經有不少人警告這家餐廳菜色不可口,大家也有心理準備,就衝著米奇,當一次冤大頭吧!
令我們大失望的是服務態度。
當天,因為時間接近九點煙火秀時間,突然人潮開始湧進餐廳,服務人員手忙腳亂,負責我們這桌的女生,可能是我們中文講得太快,點餐內容又有點複雜,臉上開始出現不耐,重覆了好幾次終於把菜單搞清楚。
我心想,這上菜不會有錯嗎?果然,晚餐一上來,菜色不是跟鄰桌搞錯,就是一問三不知,可能是領班看不過去,開始找其他人幫忙,這下更慘,這上菜人跟點菜人不一樣,情況更糟糕。
這時,這位名牌上寫著Joanna的小姐,鐵青地走到我們這桌,拿著菜單很不客氣地用她的廣式中文指責。
終於,老公發飆了,開始用英文大聲罵人,You should be patient and polite. This is Disney land. We deserve high-quality service. 。
果然,Joanna好像醒過來,連連說Sorry,之後遠遠地躲到一旁。
這次我們入住的是迪士尼的Hollywood酒店,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早餐。因為前幾次的經驗,都會有卡通人物到桌邊,親切地跟你拍照、擊掌。
但這次,我們一行十人一進餐廳,就領到一個號碼牌,小朋友只能領著號碼牌跟一個穿著廚師服的米奇(真的還滿不像米奇的)拍照,有工作人員專職攝影。
本來以為有專人拍照真好,但當老公拿著手機也要拍時,卻被以「不要超過拍照線」為藉口,「軟性」地干擾。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些照片,都是要高價才能取得。哎…這是迪士尼嗎?!
也許,因為大陸遊客太多,迪士尼需要管制人潮、需要掌握效率,業績下滑的香港迪士尼,需要上繳更多的穫利,但當效率取代了歡樂這個迪士尼最重要的「溢價」來源,迪士尼還能收取這麼高的費用嗎?
迪士尼不便宜,大家行前都知道,但這次付的,真的「心不甘、情不願」兩天的迪士尼行程觀察下來,大約只剩下遊行與劇場表演者倒是敬業非常,展現了一定的專業水準!
之後跟一位常住香港的朋友討論,他基本上同意我的想法,香港因為地小人稠,基本上,對於外人,很容易出現「欺生」的態度,中國人還沒富起來之前,講中文的人,就很容易被標籤為窮人,對於窮人,服務不必很好。
中國人富起來之後,香港不少服務業從業人員,打從心裡不服,但卻又得侍候土豪,心裡不平衡的結果,「欺生」的態度,就容易從日常小縫露出來。
不只迪士尼,逛市區書店幫小孩買的文具結帳,我一開始用中文,後來用英文提問,我的英文再怎麼破,還是感受「兩種語言」被服務的差別待遇(從沒微笑到大微笑。)
香港,四個台北市大,700萬人口,數據上說,這幾年陸客到港觀光人數雖減少,一年平均還是有4千萬以上,是一年來台陸客人數的10倍…
這四天,我感覺香港人一聽到普通話(中文),像是不信任似的有防禦排斥,今年是香港回歸20年,看了台灣媒體相關報導,現在的香港年輕人,似乎陷入自我認同的危機及自由與自主的掙扎中,可能是這樣,普通話對他們,是一種矛盾複雜的不安與提醒。
不知道再過10年的回歸30,「普通話」會用哪一種形式與意義存在於香港人民的心中?至於香港迪士尼,除非你的小孩對於卡通人物有一定的偏執,能不去,就別去吧!
心得:要練英文駡人 到那都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