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文言文派贏了。
我反過來要說,(儒教的)文言文派輸的一屁股。
這段話是重點:
這是今天的會議結果: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是否要列出選材範圍,分組建議應刪除,
46人在場,有27人同意刪除,已過半數,因此刪除選材範圍,
文化基本教材應更寬廣,不限四書,而可含墨子、莊子等諸子百家。
白話文選以台灣新文學作家作品為主。
在歷史上跟儒教鬥爭無數的就屬墨家與老莊為最。
墨子《非儒》批判儒家,除了借用晏嬰指責孔子行為惡劣外,
還借用晏嬰直言儒家禮樂、命定等學說危害社會:
夫儒,浩居而自順者也,不可以教下;
好樂而淫人,不可使親治;立命而怠事,
不可使守職;宗喪循哀,不可使慈民;
機服(於省吾說應為‘異服)勉容,不可使導眾。
這是說,儒家傲慢而自作主張,喜歡音樂而混亂人心,
主張命而懶於作事,崇辦喪事哀傷不止(儒者就是殯葬業者),
穿異服而作出莊敬的表情,不可以用來育人治民。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大道廢,有仁義;聖人之治無法維持而道德淪喪時,
才會有仁義等親民的施為出現做為補救。
智慧出,有大偽;
在崇尚巧智、相較高明的時代裡,虛偽狡詐的事就層出不窮了。
六親不和,有孝慈;
孝慈本來就是天性自然的表現,一點都不特別,不會引人注意。
只有在六親不和睦時,才比較得出誰孝順,誰慈愛。
國家昏亂,有忠臣。
同樣的,忠也是尋常應有的行為,平常不會被突顯,
只有在國家危亂時,才比較得出誰繼續在忠心為國。
老子要我們知道,維持「整體的道德」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恆久幸福。
「仁義禮智信」只是ㄧ些補救教學性質的東西罷了。
只要把統治工具儒教獨於一尊的垃圾思想給拉下來,
文言文並不是那麼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