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高鐵目前是「現世代」一流的沒錯,但歸結原因,還是在規模經濟下,藉著談
判的手段,強迫各國技術落地。現世代一流,不代表次世代一流,現世代的一流到了
下個世代,反過來形成負面遺產的例子多的是,台灣就很多。
首先是,為了滿足超高速開發的「萬箭齊發」,使中國養成了龐大的鐵路與基礎建設
產業鍊,但是需求已經被大部分滿足了,那這麼龐大的產業鍊,接下來要怎麼活?
這樣的話,只能往未開發、開發中國家無限的蓋:東南亞、中亞、非洲,直到把南極
與月球都舖滿水泥與高鐵為止。
這整套邏輯,其實就是所謂「一帶一路」的動機:「消化自己的各種產能過剩,順便
擴展影響」。機會與危機總是表裏一體,端看最後結果能否克服。
而這些地方其實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程度,是遠遠還不需要高鐵的。所以中國的作法,
就是大量的對開發中國家放貸,蓋出來的東西要回本非常久,甚至不可能回本。畢竟
鐵路這種事牽扯到土地與各種利益的賽局,政治工程的複雜度非常高,不僅僅是科學
技術能解決的層次。
高速發展是有代價的。高速養成的巨大產業鍊怪獸,大到不能倒;先進國又在開發更
高次元的運輸技術(磁浮、伊隆馬斯克從地下隧道到火箭等各種荒謬的空想運輸),
而中國現有的高鐵技術的累積,只是現世代各國技術的總成(規模經濟下強制談判各
國輸入技轉),並不代表一定就有能力往次世代的技術跳級。
因為擁有「維護的能力」與「加強的能力」,與「破壞式創新」創造次世代的研發能
力,完全是不同的領域。
先進國有先進國的任務,開發中國家有開發中國家的任務,台灣身為小國,處在先進
國的末班車不上不下,做的不該是「追趕」與羨慕他人的進程,而是該直接略過這一
世代的技術,望向更遠的未來,嘗試進行再次一個世代的「跳級」準備。
只有把負面遺產和落後,都轉化為優勢來使用,才能開創新局,否則光追是追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