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6年台灣65歲以上長者將超過總人口2成,面對台灣照服員人力長期不足培訓了12萬多
: : 人,卻只有約3萬人留在職場。高齡少子化,機器人人工智慧能否補上缺口考慮到空間與
: : 成本,第一線照服機構暫時打問號。
: : 灣從2016年開始其實年減18萬勞動力,就是因為少子化之後,所以日本是走在前面,他們
: : 更早以前就開始在發展,這種智慧照顧或機器人,其實看到的就是我們沒有其他選擇了。
未來的趨勢必然是在傳統工業製造業做自動化
提高企業效率 降低長期的成本
年輕人會全面引導到新產業中
全面自動化 這會大量製造失業人口
但是 這些中年以上失業人口是有作用的
目標是轉職重新訓練 投入原本缺工的行業
比如長照 工地 ...等等 各種行業
你可以直接想成 自動化在台灣有另外一個目標
就是要擠壓出失業轉職人口
去彌補缺工行業 避免一直用外勞 省外匯流失
而低階外勞 想辦法要減少 替代成高階外勞進來 做知識密集產業
現在的財團一直擋提昇勞權想撐久一點...不可能 這忤逆大趨勢
在人口結構理想的國家其實不大感覺得到轉型的壓力
他們會擔心創造失業人口
但老齡化國家 以這角度去看 要擠出人口去彌補缺工 其實非常必要
簡而言之 這是兩面向的
一方面是補充員的概念
另一部份是 加速自動化
在原本的人口總數中做巧妙的調整
當然短痛長樂
因此 加速提昇勞動權益 以及加速自動化
大量轉業輔導是必要的
這可能會是最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