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immy6666 (政大朱學恆)》之銘言:
: 我朋友的學長在中山大學的秘書室工讀
: 他說余光中早上時過世了,現在中山大學正準備發新聞稿
: 待會應該就會有新聞了
: -
: 爭議性滿大的一個人,但還是RIP
: 補上新聞連結
: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874509
回國半個月,見到許多來友:大家最驚心的一個話題是:「工農兵的文藝,台灣已經有人
在公然提倡了!」
工人、農人、軍人,同為社會的支柱,正如公務員、教師、商人、自由業者等等,亦為社
會的支柱一樣,工農兵的生活應該關懷,工農兵的形象應該描繪,其理至顯,誰也不會反
對,誰都應該贊成,然則社會百業,何以獨舉工農兵而排其他?何以排列的次序是工農兵
而不是農工兵或兵農工?條條大路皆為報國之途,何以獨要突出這三個「階級」?如果說
,所謂工農兵,不過是代表大眾的意思,那麼逕用涵蓋面更大的「大眾文學」或「國民文
學」好了。
所謂「工農兵文藝」,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政治用心,民國三十一年五月,毛澤東「在
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經明確宣佈:「我們的文藝,第一是為工人的,這是領
導革命的階級,第二是為農民的,他們是革命中最廣大最堅決的同盟軍,第三是為武裝起
來了的工人農民即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隊伍的,這這是革命戰爭的主力。」當
然,毛澤東並沒有放過知識份子,因為他接著又說:「第四是為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
和知識份子的,他們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們是能夠長期地和我們合作的。」從前引的毛
語看來,所謂「工農兵文藝」正是配合階級鬥爭的一種文藝:政治才是目的,文藝云云不
過是一種手段,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毛澤東分配給知識份子的邊緣任務,是「長期地合作
」,「合作」二字用得很妙:如果知識份子起來響應工農兵的「革命」和「工農兵文藝」
,當然便是「合作」,否則便是「反革命」。
那麼,該怎麼「合作」法呢?毛澤東也有具體的說明:「文藝界的主要的鬥爭方法之一,
是文藝批評。」原來在「工農兵文藝」政策下的所謂文藝批評,乃是一種鬥爭方法,然則
鬥爭的目的何在呢?毛澤東也說得很清楚:在於「使不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改變
到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
在同一篇「講話」裡,毛澤東又說:「那末,馬克思主義就不破壞創作情緒了嗎?要破壞
的,它決定地要破壞那些封建的、資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的
、虛無主義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貴族式的、頹廢的、悲觀的以及其他種種非人民大眾非
無產階級的創作情緒,對於無產階級文藝家,這些情緒應不應該破壞呢?我以為是應該的
,應該徹底地破壞它們,而在破壞的同時,就可以建設起新東西來。」也就是說,把中國
的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徹底破壞之後,就可以建設起「工農兵文藝」了。
以上引證的幾段毛語,說明了所謂「工農兵文藝」是個什麼樣的「新東西」,其中的若干
觀點,和近年來國內的某些「文藝批評」,竟似有些暗合之處,目前國內提倡「工農兵文
藝」的人,如果竟然不明白它背後的意義,是為天真無知;如果明白了它背後的意義而竟
然公開提倡,就不僅是天真無知了。
我國軍人的知識水準,近年來提高了許多,文藝在軍中更遍受重視。文壇上知名的詩人和
小說家,不少位出於軍中,各大學更經常邀請這些軍中作家去演講或座談,大學生畢業後
,都要入軍中服役,所以柳營與學府之間亦難以區分,如果把後備軍人也算在裡面,則從
我服役的那一屆(民國四十一年)起,更不知有多少作家,既然如此,則「兵的文學」又何
須再加提倡呢?所謂「工農兵文藝」,至少有三分之一早已盛行於台灣,但其用意和毛澤
東所強調的卻大不相同,民國六十四年第二屆現代詩獎的兩位得獎人,管管出身於軍中,
吳晟出身於農民,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然而兩位詩人之所以得獎,是因為他們的藝術成
就,不是因為他們的出身,「階級成分」不是台灣文藝批評的標準。
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也許會說:「台灣是開放的社會嘛,什麼東西都可以提倡的。
」中共的「憲法」不是載明人民有言論的自由嗎?至少在理論上,中國大陸也是一個開放
的社會,然則那些喜歡開放的所謂文藝工作者,何以不去北京提倡「三民主義文學」,「
商公教文學」,或是「存在主義文學」呢?北京未聞有「三民主義文學」,台北街頭卻可
見「工農兵文藝」,台灣的文化界真夠「大方」,說不定,有一天「工農兵文藝」還會在
台北得獎呢,正當我國外遭逆境之際,竟然有人內倡「工農兵文藝」,未免太巧合了,這
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強調文藝要寫實,但對於「秧歌」,「尹縣長」,「敢有歌吟動
地哀」,「古拉格群島」等所寫之「實」卻似乎視而不睹,對於天安門、四人幫等事件所
演之「實」卻似乎避而不談,此時此地,卻興致勃勃地來提倡「工農兵文藝」,這樣的作
風,不能令人無疑。
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立刻會嚷起來:「這是戴帽子!」卻忘了這幾年來,他們拋給
國內廣大作家的帽子,一共有多少頂了,「奴性」、「清客」、「買辦」、「偽善」、「
野狐禪」、「貴公子」、「大騙子」、「優越感」、「劣根性」、「崇洋媚外」、「殖民
地文學」……等等大帽子,大概凡「不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每位作家都分到
了一頂。
說真話的時候已經來到,不見狼而叫「狼來了」,是自擾,見狼而不叫「狼來了」,是膽
怯,問題不在帽子,在頭,如果帽子合頭,就不叫「戴帽子」,叫「抓頭」,在大嚷「戴
帽子」之前,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還是先檢查檢查自己的頭吧。
六十六年八月於香港。
【1977-08-20/聯合報/12版/聯合副刊】
把本土文學說成是工農兵文藝工作者 影射成跟中國共產黨有連結
這個外省餘孽死的時間還真剛好 要說好人不長命 他還真符合
才剛通過促轉條例 就讓他躲過被清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