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ser116 (魯蛇夭夭陸)》之銘言:
: 安安
: 洨魯最近在讀黃仁宇寫的中國大歷史啦
: 書裡作者不斷在強調中國在各朝各代
: 還是沒有數目字的管理
: 導致沒有辦法突破邁向更現代的組織
: 由於洨魯唸理組的
: 實在看不懂這裡講的數目字管理
: 是微積分? 向量? 複變?還是傅立業分析?
: 究竟什麼是數目字管理?
: 有沒有八卦?
很多人對黃仁宇歷史理解的印象只有《萬曆十五年》或者《中國大歷史》。其實黃仁
宇的代表作是十六世紀的中國財政,他比誰都懂明代的數字,所以他才有這樣的理論,我
就簡單說兩句。
所謂缺乏「數字化管理」並不是像字面上理解的那樣,因為明代的財政絕對不是沒有
數字,當時已經有戶口名簿,連家裡有幾頭牛都要登記。但明朝的財政是收斂型,在開國
初期設定一個「原額」以後,就不打算動了。所以稅收到剛好就好,收太多反而被罵。當
人口與開發的土地持續增多時,原額卻鮮少變動,使得財政趨於僵化,政府像是一個會計
機構,缺乏調控經濟的的能力
黃氏另一個認為缺乏數字化管理的地方是商業稅,因為傳統重農抑商的思想,商業的
稅收往往被當作可有可無,因此黃仁宇把當時的中國與和歐洲相比,後者對於個人財產權
已經獲得法律規範,形成資本主義社會,意即中國沒有公司法、海商法、票據法等等現代
商法,政府沒有掌握這些商業數字。
黃仁宇的理論近來已經受到很多挑戰,這邊就不多講了。順便說一下,《萬曆十五年
》中文版的文筆流暢,是因為經過一個非常有文學底蘊的學者沈玉成潤飾過,假如讀黃仁
宇的其他敘事體著作《長沙白茉莉》、《汴京殘夢》就會感覺根本不是同一個人寫的。
徵引書目
1.萬明,〈16世紀明代財政史的重新檢討——評黃仁宇《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史學月刊》,2014:10。
2.邱澎生,〈「數目字管理」是洞見或是限制﹖──黃仁宇「大歷史觀」下的明清市場與
政府〉,《臺大歷史學報》,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