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買了包草莓洋芋片
打著期間限定
還說靜岡的
結果吃下去就一般草莓奶茶的香料味
看了一下原料
怎樣都看不出來有草莓。更別說靜岡草莓
這樣一包要39。根本騙盤子
不要跟我說那堆化學物質等於草莓
如果原料可以這樣解析
那所有東西的原料
都寫糖 香料 水 還有美好的味道就好了
寫草莓味沒人要買
一定要灌個日本地名。例如什麼北海道
我猜投訴的結果
一定會說後面的 味 字意思是風味
不代表真的是用那個原料
只是做個意思意思而已
這沒法規可管嗎?
有沒有路上充斥一堆假外國食材高級食品的八卦?
https://i.imgur.com/mBRlJbg.jpg
https://i.imgur.com/7Xd7a5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