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出版業為何蕭條?

作者: tatty5566 ( )   2018-02-15 11:38:42
※ 引述《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之銘言:
: 根據日本出版社發布的公開資訊
: 最近5年日本出版社的業績減少了29%
: 美國大學出版社也面臨蕭條
: 威斯康辛大學出版社社長洛伊德(Dennis Lloyd)對此表示深感不安
: 台灣出版社更不用說 每況愈下 情況越來越惡劣
: 郝明義屢次示警 台灣出版業可能被中國吃掉 結局就是台灣文化被中國文化吃掉
: 究竟為什麼出版業越來越蕭條了?
: 是現在的人比以前更膚淺了嗎?
: 還是更無法忍受文字 更偏好影像和聲音?
: 但廣義的出版業其實包括了影像和有聲書 以及影視相關版權啊!
: 具體原因出在哪裡?
: 大家怎麼看?
我看大家都說了很多情形,我沒想反駁或什麼,只是想再多補充一些點:
1. 閱讀是很耗認知資源的事。
捫心自問,下班累個半死,回到家有書有電視有網路手機給你選,你會選哪個?
通常會選書的是少數,我們的大腦認知過載,會自動傾向不用腦的活動來保護大腦,像是影片或漫畫,或者乾脆直接睡。除非是平常就有閱讀習慣,閱讀可以當作休息的人。
現代的生活跟工作型態跟以前不一樣,這是一點。
2. 書商是一種產業。
我覺得書跟書商應該要分開來看。書是知識的媒介,用來傳播、繼承與良善記憶思想文化等等的載體;但書商是商人,是販賣書的人,不管再怎麼優化,書商還是商。
不選擇書,而選擇其他媒介來獲得資訊,那就是消費者的選擇。此外,核心的讀書族群佔總人口的比例大概是固定的。所以如果書商想只打知識牌,那客源就是只有那麼多(大概5~7%);如果想要吸引非核心族群,那就勢必得採取複合式的方法。
只是書商好像很容易忘記自己是商,而且是侷限在賣書的商人。商人可以很有理想,但沒錢就一切免談。
3. 大眾對於閱讀的認知有偏差。
大概是教育的關係,我們對於書的認知就是要讀完、要有用、閱讀很困難,我覺得有幾點可以點出來討論:
(1)書不用讀完
(2)書依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讀法,比如說短篇小說和哲學
(3)讀書要有脈絡
(4)書可以盡量弄髒
(5)可以完全不同意一本書的內容
(6)翻個兩頁也算閱讀
4. 複雜度以及曝光率的問題
要怎麼讓平常沒在讀書的人看書?最直接的方法是,找他們熟悉的人來寫書、做多元產品。當然,出書就是投資,本身有風險,沒有哪個人可以保證一本書一定會大賣。所以找誰出書都不一定會賺,不過找常曝光於大眾面前的人,光環本身會增加非閱讀族群想要接觸這本書的機率。
書商還是商,書商可以出托克維爾,出柏克萊,出費爾巴哈,或者一堆沒人聽過的小眾藝術,但是需要眾多暢銷書的銷售量把書商真正想出的書撐起來。
5. 價格戰是飲鴆止渴。
現在書商很喜歡打價格戰,大書店銷售量拉不起來會出來講政府介入,出來怪消費者不讀書。不過文化的複雜度是需要小書店傳承的,這類書店通常較為理想化,會保留一些大書店難以尋覓到的書。
下面與我前面所講的矛盾,不過我還是希望,那些沒什麼人關注的出版社能多吸引一點書店的眼球。
這裡的出版兩字被我侷限在書上,其實光碟、多媒體也可以算廣義的書,一點想法。
作者: irumina   2018-02-15 11:39:00
作者: a963 (21413131思嗎XDD謝率是12)   2018-02-15 11:40:00
這次書展 認識群學出版社 真心推薦他們的書!
作者: LiveInNow (活在當下)   2018-02-15 11:40:00
網拍的出現吧 一堆人不去書局只在網拍撿便宜
作者: a963 (21413131思嗎XDD謝率是12)   2018-02-15 11:44:00
其實有空可以去書展 聽聽一些小出版社的講座(非印在導覽上的官方講座),會聽到很多出版社跟獨立書店的心酸,還有他們堅持賣原價的理由。你會覺得原價買書一點都不困難,多的那幾十塊,可以支持一個理念跟一間店,真的很值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