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加工這種東西,就是一個過程
早年國際貿易,一個一個國家也是照著產業升級,這樣輪。台灣有很多啊
當年的台灣,就是十年到二十年的中國,就好像世紀帝國,或是熊大農場一樣,科技樹點
上去才可以接單。
只要你沒有技術升級或是精煉就被新技術或是價格打敗。台灣曾經是雨傘,皮鞋,水五金
,零組件,成衣,紡織原料,出口國。
基本上,中國就是剛好接班,然後兩次轉骨都轉得很好這樣。
這種代工都是人棄我取,拿紡織來說,以前是美國做,後來給日本做,但是反而跟美國逆
差,美國紡織業不願意就各種阻擾壓力談判逼的日本就範,在丟給他們做計算機等產品,
戰爭後期跟戰後最爛的代工是日本貨,然後才是到台灣爛貨年代,等到台灣起來了紅利消
失了,西進,南進,或是升級都有各種路線跟結果。各種自冒經冒協定先個小團體後,後
加入吃虧,每次弄了很久就是重劃,北美貿易協定,世貿,到泛太平洋,東協,都是小圈
圈啦。全球化之後,成本是唯一考量,代工區分就出來了,這些無關乎品質,速食化的市
場結構下,速度,成本,運費等,費用優先的情況品質尚可就行,整個市場M型化,以台
灣來說除了高精密零組件,或是走台灣組裝,部分本地製造都遇上一樣的問題,這點跟香
港製造消失差不多。
台灣教改又大失敗,企業,教育,政經都二轉失敗。良心說,這二十幾年,除了吃老本之
外真的沒有什麼東西。
打品牌,也沒衝出幾個。
除了真精品,但是少數不夠涵蓋全台
只剩下科技業可以澤被萬民,金融業誒因為這些,可以雨露均霑,不在這些產業結構鏈的
上中下游,就是去吃屎。
台灣製造現在大概剩新聞有優勢,其他都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