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自由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
間質像滑水道 癌症轉移解謎有望
3.完整新聞內文:
〔編譯劉宜庭/綜合報導〕英國科學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二十七日
刊登的最新研究,揭露人體「間質(interstitium)」此前不為人知的組成、分布與功能
性。研究共同作者、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家賽斯(Neil Theise)指出,「間質」
足以被提升為「器官」層級,取代「皮膚」成為人體最大的器官,它宛如「癌細胞滑水道
」的特性,有望做為癌症早期診斷方法,替腫瘤轉移機制打開新思路。
間質 可視為人體最大器官
這項新發現可謂拜新技術所賜的偶然;最初是紐約「西奈山以色列(Mount Sinai Beth
Israel)」醫學中心的醫療團隊在替病患進行內視鏡檢查時,觀察到人體解剖學當中應該
被堅硬、緻密組織層包圍的膽管周遭出現一些奇怪的、難以解釋的組織層,其後接獲通報
的賽斯利用同款「共軛焦雷射顯微內視鏡」觀察鼻腔和其他器官的活體組織,赫然發現類
似的結果,即應為緻密組織的「間質」不但具有延展性且充滿液體。賽斯強調:「一旦你
親眼所見,就無法再忽視它。」
可能成癌症早期診斷工具
研究團隊使用螢光染色技術,觀察追蹤該醫學中心十三名進行胰臟手術的病患,證實「間
質」屬於「前淋巴(pre-lymphatic)」器官,其液體會流入淋巴結。同時研究團隊也在
擴散性癌症患者身上發現癌細胞透過「間質」轉移的證據,「癌細胞侵入間質後就像抵達
人體滑水道」。研究人員表示,相關發現將能替腫瘤轉移機制打開新思路,並有機會發展
成癌症早期診斷工具;「間質」可能也與水腫和其他發炎性疾病有關。
間質佈滿人體各處,包圍著血管、肌肉筋膜,也可見於腸、肺和泌尿系統的組織層與皮膚
表層之下。間質所處位置正是「針灸」治療的刺針尖端戳刺處,或能為「針灸」如何影響
人體提供解釋。過去的研究樣本須脫水再透過顯微鏡觀察,間質會因結構受到破壞而呈現
堅硬的緻密層狀。然而透過新技術直接觀察活體組織,可以發現間質其實是由膠原束支撐
、充滿液體的彈性緩衝體,它所組成的液體通道網還能吸收衝擊。
學者認為,間質的功能性類似「血管」,已可視為器官,它約佔人體體積二十%,能取代
「皮膚」成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所佔人體質量為十六%。不過必須要有更多研究證實
「間質」的功能性,以及它與人體其他部位的交互作用關係,才能確定間質是否能提升至
「器官」層級。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88107
5.備註:
兩大心得:
1. 那些在笑中醫是不科學的人,其實只是再再的顯示自己的無知與無能...
中醫的治療是經過長久時間的實證醫學,"絕多數"是因為"有效治療",所以才被
流傳下來,目前的科學技術就只能一點一點的解開"為何有效"原理,本來科學與
醫學就是與時俱進,不斷追求理解與求進步。 只有無知無能的人,才會濫笑祖先
遺留的寶貴經驗與智慧。
2. 繼腸道為人類第二個大腦、肺臟為造血器官之一,現在又要再讓過去以為僅緩
衝保護、保暖(不讓熱量太快耗散),沒多大重要功能的"間質"(幹,這翻譯怪怪的
...),也有它複雜的訊息傳遞功用了! 且還成為人體最大的"器官"!
這幾年,國立編譯館 寫生物教科書的編輯團隊,應該都很忙吧~~?? XDDDDD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