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niShima (鬼島之鬼)》之銘言:
: 曹錕好歹也是個中華民國的正牌總統
: 卻被歷史教科書整天抹黑,說得好像不賄選就不會選一樣...
: 曹錕賄選,在本國的政治史上
: 真的是有這麼嚴重?這麼十惡不赦嗎?
在1922年 4月,直系的吳佩孚於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擊倒奉系,將張作霖的勢力趕回東
北,使直系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勢力。由於直系獨霸,當初由皖系段祺瑞所扶植的大總
統徐世昌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當初直系只是為了尊重皖系殘部和張作霖才故意讓徐
留在位置上,當皖系已不構成威脅、奉系暫時失去戰力時,解決徐世昌的想法自然浮上
檯面。
直系內部有些人希望直接逼徐世昌走人,再拱領袖曹錕上任,但此舉缺乏合法性,也
很難博取輿論支持。為此,掌握直系實權的吳佩孚便展開「恢復法統」的活動,找來第
一屆國會參議院議長王家襄、眾議院議長吳景濂、黎元洪的代表金永炎等人商議,主張
恢復1913年的第一屆國會,並將1921年選出的第三屆國會取消,這屆國會由於皖系及南
方省分抵制,只有直系的幾個省選了眾議員,人數少到根本無法開會。
吳佩孚聲言「恢復法統」這一招獲得了輿論響應,徐世昌束手無策,遂在 6月 2日宣
布辭職,黎元洪再被直系人馬拱了出來復職,同時也恢復第一屆國會。這也是直系的一
石二鳥之計,只要恢復黎元洪與第一屆國會的地位,就能削弱南方孫中山的合法性,進
而將他趕下台;而且黎元洪勢單力孤,曹錕這邊也能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情勢。
然而,黎元洪本人並不甘願當人傀儡,他向直系提出「廢督裁兵」等計畫,意圖削弱
地方軍人兵權,引起了直系軍人的公憤;加上他又捲入內閣閣員的位置爭奪戰,又得罪
了一堆直系政客。此外,南方各省和東北根本不把黎元洪當作一回事,他發出的命令根
本無人理睬。
在黎元洪努力掙扎之時,直系內部也出現分化,許多直系成員都認為吳佩孚的勢力已
經侵犯了曹錕的威信,當時當上督軍的軍人才能稱「帥」,而只有當到巡閱使的軍人才
可以號稱「大帥」,此時也只有張勳、張作霖、曹錕三人而已,吳佩孚的頭銜是直魯豫
巡閱副使(巡閱使是曹錕),卻連他也自稱大帥,還在洛陽開府,這讓不少直系成員十分
反感;曹錕雖然十分信任吳,也倚賴他的武力,但也對他的強勢態度相當感冒。
此時曹錕以直魯豫巡閱使坐鎮保定,吳佩孚則在洛陽,聚集在他們身邊的人馬即被稱
為「保派」與「洛派」,曹錕的直屬人馬包括他的四弟、前直隸省長曹銳、直隸省議會
議長邊守靖、巡閱使署參謀長熊炳琦、秘書長王毓芝等人;吳佩孚的親信則有交通總長
高恩洪、財政總長董康、內務次長孫丹林等人。
黎元洪上台之後,首先委派外交官出身的顏惠慶組閣,顏惠慶內閣找來了曹錕、吳佩
孚、黎元洪以及南方的代表,但有一半的閣員根本不願就任,包括被任命為陸軍總長的
吳佩孚自己,也使得顏惠慶內閣在兩個月後自動倒台;下一個接任總理的唐紹儀根本不
敢到北京就職,只能請教育總長王寵惠代理,這個內閣也只撐了短短一個月。
在唐內閣之中,吳佩孚因為交通總長人選一事和自己的老師曹錕槓上,吳支持他的親
信高恩洪留任,但曹卻屬意自己的部下高凌霨,最後是曹錕退讓,改派高凌霨擔任財政
總長。不過此時北京城內正好爆發公務人員因政府欠薪而罷工暴動的狀況,前任財政總
長董康被抗議的公務員逮個正著,暴打一頓後立刻辭職落跑,繼任的高凌霨根本不敢接
下這個屎缺,最後也沒有就職,唐紹儀內閣自然命不久矣。
吳佩孚雖然保住了高恩洪的位置,但他的另一位親信孫丹林卻因沒爭取到內務總長的
位置而不爽,這是因為他和黎元洪所倚賴的政學系議員不和所致,吳為了替孫出一口氣
而刻意找唐紹儀的麻煩,比如指控他的手下、農商總長盧信涉及詐財等等,這也都是推
倒唐內閣的原因。
唐紹儀內閣陣亡後,輪到王寵惠被吳佩孚推上台組閣,王寵惠的政治形象很好,又具
有同盟會元老的身分,因此聲望很高,找來當時形象優良的顧維鈞、湯爾和、羅文榦等
人入閣,一時有「好人內閣」的稱呼。但王此時也被吳佩孚控制,高恩洪與孫丹林都拿
到他們想要的位置。然而保派只有高凌霨拿到沒啥用處的農商總長一職,更讓保派成員
更加反對吳佩孚。
王寵惠內閣的清流好人們沒有多久就和其他人鬧翻,首先是沒分到利益的保派找來不
少第二屆國會、廣州護法國會的議員去議會鬧場,他們也自認是有民意基礎的議員,拒
絕承認第一屆國會恢復。而黎元洪為了保住地位,也鼓動眾議院議長吳景濂發動倒閣,
藉此破壞吳佩孚的野心。吳景濂先是在議場和王寵惠打了一架,隨後又指控財政總長羅
文榦收受賄賂,私下與奧地利簽訂借款展期合約,還直接指揮警察衝進羅家抓人。
由於此案鬧得太大,羅文榦背後又牽涉到直系內部的利益糾葛,保派也鼓動曹錕乘勢
殺一殺吳佩孚的威風,召集直系軍政大員(皖系的人也來參一腳)聯名指責吳佩孚,迫使
吳佩孚不敢再庇護羅文榦,王寵惠內閣隨後應聲倒下,由「幫我撐十天」的汪大燮出面
組閣,他在1917年的府院之爭中也幫馮國璋出面當了十天總理,這次也只願意撐十天。
只是汪內閣的閣員大多不敢在這個時候就職,保派藉此繼續攻擊洛派,成功扳倒了吳佩
孚的棋子高恩洪。而曹錕也認為直系的內鬥過於激烈,也在自己的生日宴會(12月 9日)
上公開宣示保派與洛派應該停止鬥爭。
在汪大燮撐完十天後,加上國會武鬥大賽打了幾輪後,黎元洪終於說服議員們讓老將
張紹曾組閣,張內閣也是自他復職以來第一個有國會同意的內閣。張的閣員中,保派佔
了三席(內務高凌霨、財政劉恩源、交通吳毓麟),也都是關鍵位置;黎元洪的政學系拿
到兩席(教育彭允彝、農商李根源,後來加上外交總長黃郛,實拿三席),只有洛派全軍
覆沒,但吳佩孚吃了悶虧,不好出面說話。
在直系內部的矛盾稍顯緩和後,選舉新總統的時程再被提出討論,曹錕已開始佈線拉
攏議員和各地軍人,黎元洪也試著鑽法律漏洞來延長自己的任期。曹錕的做法簡單,他
已經掌握了北京政府的財源,有能力發給議員們積欠已久的薪資與各項津貼,唯一的狀
況在於議員名單喬不攏,除了二屆議員與護法議員也認為自己有權分一杯羹之外,有些
議員同時加入多個政黨,這在民初相當常見;各政黨希望靠人頭議員多領幾份,因而讓
議員一人分飾多角,當時兩院有七百多名議員到會,卻要了三千多人份的薪資,連曹錕
自己看了都差點吐血。
曹錕發放薪資的錢大多來自各省軍人的資助(他本人相當小氣),整個北京政府依然陷
於財政危機之中,大家都想搶財政、交通總長或海關監督等有錢的職位,但不是馬上被
鬥走就是發不出錢而被趕下台,張紹曾內閣很快的又去了一大半,加上他在對南方各省
的態度上與支持武力統一的直系相悖,也使得張內閣遭到孤立,剩下的閣員忙著內訌互
捅,根本動彈不得,撐到 6月 2日宣布倒閉。
由於張紹曾內閣已半死不活,直系乘勢鼓動被欠薪已久的北京軍警上街示威,還組織
「公民團」要黎元洪出來面對,此時張紹曾已經走人,吳佩孚也不想救黎元洪,使得黎
元洪在13日帶著總統印信溜出北京,但卻在半路被保派的直隸省長王承斌率軍攔截,硬
是搶去了印信並逼迫他辭職,他最後只剩孤身一人逃到天津,試圖鼓動各省軍人聲援,
但完全沒人理他。
黎元洪被轟下台後,由保派幹部高凌霨代理總理,並擔任攝政,此時已經無人能夠阻
止曹錕登上總統大位,他唯一要面對的問題就只有國會議員人數不足,無法開會選總統
的局面。在黎元洪逃走時,北京陷入一團混亂,不少議員也跟著落跑,有的逃到南方,
有的則去上海和黎元洪會合(但發現沒錢可領,馬上走人)。曹錕只好加緊籌錢,多發銀
彈津貼去請這些議員們回到北京上班,其中出力最多的莫過「興城二伯」:吳景濂與王
承斌(吳字濂伯、王字孝伯,都是奉天興城人,還是表兄弟),其中吳景濂的目標是當上
總理,王承斌則是想和吳佩孚爭寵,他是曹錕手下的第二號將領,卻因出身奉天而不受
信任,因此出錢出得特別多。
在吳、王的撒錢攻勢下,不少議員願意回到北京開會,當然也少不了來騙錢的和來搗
亂的。總統選舉在1923年10月 5日展開,法定開會人數為 583人,當天成功召集到 592
人,價碼則是出席就能領 500元,有投票補發5000元,投給誰都無所謂,這些支票都在
開會前三天統一發出。有位叫邵瑞彭的議員存心搗亂,他將支票影印寄給各大報社,消
息雖然在投票當天見報,但直系這邊直接無視。此外,反對派的價碼則是一票8000,但
他們財力不足,只發了四十幾個議員,這群人之中也不乏兩邊領錢的。
投票當天早上其實只有四百多名議員到場,吳景濂緊急派出親信到處抓人,到中午才
湊齊法定人數,還免費供應午餐茶點,才讓總統選舉在當天順利落幕。曹錕在 592名議
員中拿到 480票,毫無懸念的當選;第二高票是孫中山33票,還有人投給「五千元」先
生一票。
曹錕發給議員們的錢大多都是以欠薪、津貼等名義合法發出,但最主要的爭議點是,
議員的薪水應由政府給付,而非一個政團的領袖,還挑在選舉前的特殊時機,被視為賄
選自然也難辭其咎。據統計,曹錕在這場選舉中燒了1356萬,在當時幾乎是天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