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yGirl ()》之銘言:
: ※ 引述《gaguar007 (東邪黃藥師)》之銘言:
: : 看到很多人在問,媒體上報導的「毒郵票」到底是什麼?所謂的「毒郵票」其實是指
: : LSD(D-麥角酸二乙胺),LSD是世界上藥效最強的一種藥物,相較於大部分醫藥以毫克(
: : mg)為單位來給藥,LSD只要一粒沙子重量十分之一的超微小劑量(100微克,0.0001克)
: : ,就能造成使用者6到12小時的感官、知覺和自我意識的強烈變化。剛好我對LSD這東西還
: : 蠻了解,這是一個八卦非常多、爭議非常大、十分奇特的一種藥物,就讓我跟大家做簡單
: : 介紹。
: 很不幸地告訴你 你的思想幼稚到就跟毒蟲、賣淫婦、強暴犯一樣
: 十分弱智而且不可取
: 你以下舉的例子都很糟糕 而且你舉的例子說來也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
: 就只是 一般人而已 真的 等我一個一個拆解給你聽
: : 如果大家把曾服用LSD的人當成毒蟲來看待的話,那麼接下來我要跟大家介紹一位世界知
: : 名的超級大毒蟲,他就是已故的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科技奇才賈伯斯(Steve Jobs)。
: : 賈伯斯可從來不避諱談及他的LSD使用經驗與對LSD的推崇,他曾在《賈伯斯傳》一書中強
: : 調:「我在一個奇妙的時代長大成人,我們的心靈不只是從禪學汲取養分,也從LSD得到
: : 滋潤。服用LSD是深邃的體驗,LSD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之一。LSD讓我看到銅板的另
: : 一面,因為LSD,我更清楚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像是創造出偉大的東西,而不是賺錢
: : ,LSD讓我能盡量把事物放到人類歷史與意識的洪流中重新審視。」
: 你應該知道賈柏斯吧 他只不過是一個苛刻的主管
: 就只是這樣 把全錄的圖形界面用非常卑劣的手段進行複製
: 就算沒有賈柏斯一樣有視窗界面電腦系統出現 而且蘋果也不是第一個視窗界面系統
: 第一個是被竊取的全錄
: 因為賈柏斯本人沒有電機資訊背景 所以在從事資訊主管時本身心智上就有所缺陷
: 這導致他對資訊界學生有所歧視的問題
: 例如對長春藤資訊學生的演講冷諷他們沒有吸毒、性經驗
: 我想這樣的對白你應該能理解 是完全不合理的
: 而且你如果不愛用iphone 一樣有android 也很好用
: : 另外一位鼎鼎有名的重量級毒蟲是美國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1994
: : 年蓋茲接受《Play Boy》雜誌專訪時被問到有沒有用過LSD,那時候他與記者的對話如下
: : :
: : 記者:你有用過LSD嗎?
: : 蓋茲:我那段飄撇的年輕歲月已經結束很久惹~
: : 記者:這是什麼意思?
: : 蓋茲:這表示我在25歲以下時曾做過一些在我後來人生中都不再接觸的事情。
: : 記者:我曾聽過一個關於你用完LSD之後盯著一張桌子的故事。
: : 蓋茲:(微笑不語)
: 蓋茲你也知道吧
: 他之所以會弄DOS作業系統是因為他媽媽在聯合勸募協會與IBM董事長的密切關係
: 所以蓋茲也只是一個靠媽的人物 就算DOS不讓蓋茲來弄
: IBM也會找到其他人
: 而且從蓋茲微笑不語的反應你也猜得出來
: 蓋茲對往事愚蠢不想多加提及 如果蓋茲覺得LSD很好他應該立即宣揚 有嗎?
: 沒有 他對記者的提問只想迴避而且覺得無趣
: 只有不懂的人才會誤以為撿到大寶
: : 還有一位科技業的大毒蟲叫做Doug Engelbart,他雖然沒有前兩位有名,但各位一定都用
: : 過他發明的東西:電腦滑鼠和「複製貼上」功能。這位科技業先驅曾獲頒世界電腦科學最
: : 重要的獎項「圖靈獎」,對人機互動、超文本系統以及圖形使用者界面都有重大貢獻。
: : Engelbart不只自己用過LSD,更是LSD的忠誠提倡者,他身為史丹佛研究所「人類智識增
: : 益研究中心」負責人,曾和研究團隊在實驗條件下測試LSD,希望能激發人腦新的突破。
: 滑鼠好用沒錯 但我比較喜歡用軌跡板
: 而且你之所以能舉出一堆資訊界老人用過LSD也只是巧合
: 因為LSD被發現的時候是1943年 流行於1950~1960年代 特別是加州
: 因為那邊的腦神經科學、精神病學研究比較發達 才有學生去嚐試
: LSD跟安毒、海洛因等等毒品一樣 類似的產品都有被用在醫療上
: 但目前也都是被聯合國管制的產品
: 分別是麻醉品單一公約與精神藥物公約 是全世界認同的毒品這點毫無爭議
: 目前當然也是
: 那時候加州氾濫嚴重、很多名人剛好用過不代表LSD就是好東西
: 安毒、鴉片也犯濫嚴重你會想吸嗎?
: 這些都東西都一樣很毒
: : 接下來介紹兩位諾貝爾獎級的毒蟲,一位是發明當今生物學、醫學不可或缺的技術:PCR
: : (聚合酶連鎖反應),而在199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Kary Mullis博士,他曾將他的成
: : 功歸因於LSD,他說:「我懷疑,如果沒有LSD我會發明PCR嗎?LSD讓我可以靜靜坐在一個
: : DNA分子上觀察一切,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它讓我體會到這些。」他也曾在自傳中特別獨
: : 立出一個章節來詳述LSD對自己的影響,他強調:「LSD真的是我所做過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 : 。」
: : 另一位因為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而在1962年獲得諾貝爾生醫獎的毒蟲科學家Francis
: : Crick,他曾告訴眾多的朋友和同事使用LSD的體驗,更爆料自己當時在英國劍橋大學的許
: : 多同事都有在用LSD,這些學者多半將其作為一種「思考工具」使用,據說Francis Crick
: : 自己的一些科學成果也是在LSD的作用之下靈光乍現。
: 你把生物界的DNA雙螺旋結構歸類為LSD的成就這也太超過了
: DNA雙螺旋結構讀過高中的都知道當時除了華生、克利克外有另外一組團隊也在做
: 那一隊叫做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 由威爾金斯主導
: 威爾金斯團隊的富蘭克林也糾正了華生、克利克他們的模型親水、親油性鍵結方位弄錯
: 更提供了他們更多尚未發表的實驗資料
: 華生、克利克也知道威爾金斯他們也推測出雙螺旋結構可能
: 所以兩邊同時在進行時間競賽
: 而且華生、克利克的研究資料有一大部分是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的威爾金斯的X射線繞射結果
: 所以說穿了克利克也只是運氣好搭到便車
: 他們沒做出來威爾金斯團隊一樣會把東西弄出來
: 這跟LSD到底有什麼關係我想可能是原po gaguar007你毒吸太多神智不清了
: 也很不幸告訴你
: 華生在新竹清大演講時我剛好也在座
: 他本人也提到 他的研究、諾貝爾獎 就真的是幸運一場
: 你問問看清華、交大的教職員 很多人也去聽 內容是不是如我講的
: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毒蟲教授、知名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他提出的
: : 「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金字塔)最為著名,認為首先要滿足人類天生的需求,最終
: : 達成自我實現。他曾在自己的學術著作中提到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Peak
: : Experience),他認為這是一種人一生中深受感動的時刻,它的感覺是一種極度的心曠神
: : 怡、歡喜愉悅與虔誠敬畏的心情,會讓人茅塞頓開,產生各種奇異靈感,並將個體的存在
: : 與萬物合而為一的神秘體驗,馬斯洛強調:「LSD和裸蓋菇,這些藥物在正確的環境下經
: : 常為適合的人們創造高峰體驗。」
: 你舉的心理學教授有些是接觸迷幻藥研究的學者
: 這些人接觸到事後列管制的藥品機會比其他人多
: 當然你把這些做成連結 也顯示出你的舉例毫無意義
: : 毒蟲作家、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作者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 : )也曾服用LSD,之後更與英國精神科醫生Humphry Osmond合作展開始LSD心理治療潛力的
: : 研究,他們更給類似的藥物取了一個中性的名字「Psychedelic」,後來廣受醫學界使用
: : 。但這個詞的中文通常還是隨便翻譯成「迷幻藥」,其實錯很大,「Psychedelic」是由
: : 兩個希臘字根結合而成的詞彙,Psych是「心靈」的意思(心理學Psychology和精神科
: : Psychiatry都是源自於這個字根),delic(delos )則有啟示、顯現之意,因此應該翻
: : 作「啟靈藥」而非「迷幻藥」。值得一提的是,赫胥黎直到死前一刻都在用LSD,當時彌
: : 留之際的他向妻子要求:「LSD,100微克,肌肉注射。」當天傍晚,赫胥黎平靜地離開人
: : 世,享年69歲。
: : 知名法國毒蟲哲學家、著有《規訓與懲罰》、《性史》、《瘋癲與文明》等書籍的傅柯(
: : Michel Foucault )也用過LSD,他待在美國加州的時候,曾在死亡谷國家公園的沙漠中
: : 服用了LSD,在這次體驗幾個月後,傅柯寫信給朋友表示「這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經歷
: 」,
: : 深刻地改變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傅柯甚至提到他因此把當時正在撰寫的《性史》一書的
: : 某些草稿燒掉,重新寫了一次。
: : 不只如此,LSD的使用更和藝術息息相關,一般人所熟知的許多偉大樂手都曾經用過LSD,
: : 比如樂團披頭四的成員約翰·藍儂(John Lennon)自從接觸到LSD後,幾乎在1967年的大
: : 部分時候都處於這種藥物影響下。那一年裡,歌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發行
: : ,《時代雜誌》稱讚了它「驚人的創造性」,樂團里程碑式的專輯《Sgt. Pepper's
: :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也在同年問世。披頭四樂團知名歌曲《Lucy in the Sky
: : with Diamonds》的大寫字母分別是L、S和D,暗示了這個樂團與LSD之間的深刻連結。
: : 曾以《星際大戰6:絕地大反攻》和《侏儸紀公園》拿過兩座奧斯卡獎的好萊塢電影動畫
: : 師菲爾(Phil Tippett)在回顧《星際大戰》的製作時,他坦承:「我在製作這部電影的
: : 時候使用了LSD,使用後在它的影響下我發現我可以與我的貓Brian進行溝通,Brian帶著
: : 我一起踏上一場深遠的旅程。我隨著Brian一起爬進了櫥櫃,我們回到了地球時間點的中
: : 心大約是三十億年的時候,而我只是在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分子,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非
: : 常的平靜。後來我決定回公司做我的工作,當時我還在光影魔幻工業(美國知名電影特效
: : 公司)工作,回到公司後,我走進了藍屏的舞台,它非常大,所有東西都是超級亮的藍色
: : ,我突然覺得:哎呀~我真的用了太多的LSD。」
: : 今年以《意外》一片拿下奧斯卡獎影后的法蘭西絲·麥多曼過去在受訪時表示:「我真的
: : 很喜歡LSD,也非常喜歡蘑菇,我覺得這些藥物並沒有被正確對待,LSD如果被正確地推廣
: : ,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它......我們需要一個公關人員來推廣LSD! LSD的體驗真的很深刻
: : 、非常深刻。」
: : LSD一開始被合成出來時,先獲得醫學界關注,美國精神病協會甚至還召開過以LSD為主題
: : 的研討會,在50年代及60年代時,美國政府甚至挹注了數百萬美元在涉及千餘名參與者的
: : 百餘項LSD相關研究中。事實上,在整個60年代,要合法取得LSD非常容易,其被用於針對
: : 酗酒者、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及各種精神疾病病患所進行的多項實驗中,初步研究成果堪
: : 稱一片光明。
: : 但當LSD迅速滲透至社會各階層,並從實驗室擴散到反主流文化圈裡,甚至摧化了當時反
: : 政府、反戰的浪潮時,嚇得美國政府趕緊在1968年將其列為禁藥,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發
: : 動臭名昭彰的「藥物戰爭」(War On Drugs),禁止LSD用於任何用途,所有相關科學研
: : 究都因此停擺,這也是如今LSD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管制藥物的主要原因。
: : 講了這麼多,至少可以讓大家了解,LSD真的是種非常特別的東西,在60年代時因為還沒
: : 有被管制,曾經非常興盛,基本上當時科技業、學術界、藝文界許多人都有使用過,我大
: : 可再舉出一狗票有使用的名人出來,不過敢承認自己有使用過LSD甚至大力提倡的傑出人
: : 士固然不少,檯面下沒承認自己使用過的名人當然更多,一名矽谷投資人弗里斯(Tim
: : Ferriss)曾在接受《CNN》訪問時透露:「我所知道的億萬富豪都會定期服用致幻藥物,
: : 幾乎毫無例外。他們試圖以顛覆性的思維看待世界上的所有難題,並提出完全創新的疑問
: : 。」
: 其他如作家、藝人、藝術創作者會去碰毒品
: 有一個重大的原因是他們太閒了 閒到沒事幹才會去吸毒
: 人生有很多更有意義的事值得你去做
: 閒著沒事就出外走走多運動 白痴才會去碰毒品
: : 縱使現在LSD違法,也還是受到很多矽谷的高科技業、金融業人士吹捧,一名27歲的風險
: : 投資人Nathan就將他成功獲得的天使投資歸功於LSD,他在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就指
: : 出,他的工作時常需要說服他人成為投資者,「募款是需要講故事的,要有說服力,而微
: : 量攝取LSD就像是掌控了音量旋轉鈕一樣,讓我能隨心所欲地增強這些能力。」
: : 另名29歲的新創公司負責人Diane則說:「我不喝咖啡,只服用LSD。」她向《金融時報》
: : 表示,微量攝取LSD增強了她的創造力、生產力,「在服用LSD的時候,我更能專注於擘劃
: : 公司的發展策略,這也加快了公司會議的進行。」Diane也強調:「LSD是這個時代的標誌
: : ,LSD是一種非常靈活的物質,它放大了你腦中發生的一切,它也正在擴大我們社會中發
: : 生的任何事情,我們全都是生產力的痴迷者,這就是我們的使用方式。」
: : 在知名企業思科(Cisco)工作的51歲技術人員Herbert也向《CNN》透露,他每年都會服
: : 用好幾次LSD,他發現LSD可以幫助他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他認為這是一種突破自己思想極
: : 限的方式,他舉例:「曾經有一個案子的問題讓我努力嘗試了一個多月都還沒解決,直到
: : 我用了LSD,我才意識到,等等,問題在於硬體,這根本不是軟體問題。」
: : 如果說一般社會大眾認定所謂「毒品」的條件是具有成癮性、生理危害性、毒性,只要使
: : 用過毒品人生就是注定是失敗的、黑白的、悲慘的,那LSD其實完全不符合一般對於毒品
: : 的印象。美國政府研究機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IDA)的網站上就非常清楚的說明
: : :「LSD不被認為是一種令人上癮的藥物,因為它不會導致無法控制的藥物尋求行為。」
: : 台灣媒體一般提到LSD,一定要加一個毒字把它稱為「毒郵票」,我真的很好奇到底毒在
: : 哪裡?若要討論LSD生理危害性、毒性,醫學上測量藥物安全性及毒性的指標就是計算藥
: : 物LD50(半數致命劑量)與ED50(半數有效劑量)的比值,用以表示藥物的安全性,其指
: : 數比越大,則代表該藥物越安全、越不可能致命,反之則越危險,越可能致人於死。
: : 心理學家Robert S. Gable(2006)就曾經針對世界上19種合法或非法的娛樂藥物進行
: 毒性分
: : 析(The Toxicity of Recreational Drugs),他發現最危險的藥物是海洛因,其致死劑
: : 量(LD50)與有效劑量(ED50)僅為5倍之差,而酒精的LD50:ED50則為10,是19種娛樂
: : 藥物中排名第四危險的,一向臭名昭彰的毒品如古柯鹼、快樂丸(MDMA)及K他命的比值
: : 都較酒精來得低,而LSD、蘑菇及大麻則排名最後,其LD50:ED50為1,000倍以上,是19種
: : 藥物中最不可能致人於死的。
: : https://imgur.com/a/pglPD
: : 2010年發表在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高達47的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 : Lancet)上的一篇報告「Drug harms in the UK: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 : 」,分析了20種英國及世界上最流行的娛樂用藥物,並為每種藥物「對於自己和他人的傷
: : 害性」評級,合法的酒精和香菸位居第一與第六,LSD的排名則位於倒數第三,顯示其對
: : 使用者本身的傷害性極低,對他人的傷害性更幾近於零。
: : https://imgur.com/a/rnrDJ
: : 2015年刊登在Impact Factor 11的知名期刊《生物精神醫學》(Biological Psychiatry
: : )的一篇關於LSD的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交叉研究「Acute Effects of Lysergic
: : Acid Diethylamide in Healthy Subjects」就指出,LSD對健康受試者在清意識方面產生
: : 了長達12個小時的顯著改變,沒有觀察到嚴重的急性副作用,雖會產生擬交感神經刺激,
: : 但在受控的臨床環境中LSD可以安全使用。學者也在結論中指出,LSD可能對心理治療有幫
: : 助,支持在精神醫學研究中使用LSD。
: : 全世界最權威、名氣最大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旗下的《神經精神藥理學》(
: : Neuropsychopharmacology)期刊在2017年也刊登了一篇文獻回顧(Review Paper)「
: : Modern Clinical Research on LSD」,整理了近年來所有LSD的臨床研究,顯示其在心理
: : 治療及精神醫學上有相當高的潛力,值得學界持續關注、深入研究。
: : 2016年4月在Impact Factor 9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
: : 「Neural correlates of the LSD experience revealed by multimodal neuroimaging
: : 」,科學家首度使用腦部掃描技術研究LSD與大腦活動和連結,領導研究的倫敦帝國學院
: : (Imperial College)Robin Carhart-Harris博士指出︰「通常我們的大腦有多個獨立網
: : 絡來處理特定功能,例如視覺、動作及聽覺,甚至更複雜的如專注。但在LSD影響下,各
: : 個網絡的分隔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個更整合、統一的大腦。」
: : Carhart-Harris博士也說︰「當我們從嬰兒變為成人時,大腦發展出更精細的分工也有
: 更多限制,當成熟後,我們思
: : 考時會更死板及缺乏彈性。從很多方面來看,受LSD影響的大腦就像回到我們幼兒時期︰
: : 自由、不受限制。考慮到幼兒大腦極度情緒化及富想像力的特質,這看起來也頗為合理。
: : 」
: : 在一場聚焦於LSD的學術研討會,精神科醫師、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Andrew Sewell也曾指
: : 出:「沒有證據表明LSD會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而且有相當多的證據證明它不會造成損
: : 傷。」不過他也特別強調,精神障礙患者不應該服用LSD,因為它可能會使其症狀加重。
: : 如果LSD使用不當,會造成更多的傷害,這不是好事,LSD應該在醫療人員監督下服用。
: : 講了這麼多,還是要強調一點,很多人會認為毒品都是會讓你使用當下很爽、很舒服,但
: : 其實LSD有非常高的機率會讓人非常不爽、非常不舒服,尤其是當處於沒有醫療人員監督
: : 的受控環境、毫無心理建設及準備,或是你本身心理素質不穩定的情況下,LSD都可能會
: : 讓你非常痛苦,非常恐懼或非常不安,當初發明LSD的瑞士化學家霍夫曼博士(Albert
: : Hofmann)當年就曾經歷過非常負面的體驗(這又是另一個八卦了,有機會再講),因此
: : 本文絕不鼓勵任何人在非受控環境或沒有醫療人員監督的情況下使用LSD。
: : 另外這次新聞裡面另一項所謂的「毒蘑菇」,這也是八卦很多的一種東西,我之前有在八
: : 卦板上詳細講過也有被推爆,這次就不再贅述,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這篇舊文進一步了
: : 解:https://goo.gl/CZhw8C
: : (醫學、藥理學、心理學或其他相關專業想進一步了解的人可以再寄信給我,我這邊還有
: : 存了幾十篇Paper可以讓你看到飽。如果想看更多人類使用LSD的體驗,美國論壇Reddit
: 上面有一個討論區有很多中文的LSD體驗心得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https://goo.gl/vduH
: cX)
: 其他接下你的文章我看了覺得很不舒服
: 你的觀念真的完全錯誤
: 我也在精神科學學術界做過幾年的研究 我知道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究不會採用你的錯誤認知
: 相關研究員的觀點也跟你不同
: 如果你有空的話我建議你去掛個精神科
: 不要怕 精神科醫師會輔導你、教你一些正確的訊息
: 你在藥物濫用上面的問題我想精神科醫師也會樂意協助的
: 這是本人以精神科學相關研究背景指引你的一些方向
: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我本人也奉勸板上的讀者們對毒品千萬謹慎 絕對不要嚐試
: 如果你對內容有所疑慮可以去請教相關的心理學者與醫生 相信他們願意為您解答
這種議題的觀點就像綠豆糕稿紙一樣,大家理性討論。
假設一下不犯法吧?
未經查證,在不特定多數人得以共見聞之場所發表足以減損他人名譽之言論(例如出現你這個雜種、沒知識、低能、廢物等等)、或指謫具體事實(例如罵你家妓女戶、你曾經性侵隔壁小妹妹、你搞外遇),有可能構成刑法上的妨害名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