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VGA (五年保固)
2018-04-24 04:54:561.媒體來源:
科技新報
2.完整新聞標題:
Facebook資料風波之後,Google將是下一位
3.完整新聞內文:
專家警告儘管 Facebook 是目前的標靶,被國會叫去出席聽證會。但論規模和影響深度,
Google 收集的個人資料,年代比起 Facebook 更久,而且範圍更大,恐怕是下一個被指
控處理資料有問題的公司。
對於同樣依靠廣告賺取金錢的狀況來說,Google 可沒辦法在旁邊笑 Facebook 遇到麻煩
。社群網站 Twitter 也是一樣。Google 從透過在各大網站內嵌的 Google Analytics 程
式碼,遍布 3,000 萬到 5,000 萬的網站,只要上網很難逃過 Google 的追蹤。
Facebook 在聽證會被議員問 Shadow Profile 的事情,意即為沒有臉書帳號的使用者,
建立虛擬對應的帳號記錄特定使用者的網路行為。Facebook 承認他們的確有這麼做,但
是內部並不用 Shadow Profile 稱呼,而是非註冊用戶。
Google 也有像 Facebook 一樣的 Shadow Profile。TrackOff 執行長 Arvind
Narayanan 說:「這是系統性問題,並不侷限於 Facebook 這一家公司。」即便選擇關掉
帳號退出服務,Google 如同 Facebook 一樣,繼續記錄你的生活。
Google 網路服務,如 Gmail、Google 地圖、Google 雲端硬碟、Google 文件,儘管方便
而且功能相當強,但背後統合一切的 Google 帳號,在簽下使用者合約的同時,也把諸多
數據簽給 Google 了。目前市佔第一的網頁瀏覽器 Chrome,也是儘可能貼近使用者網路
生活,記錄使用者上網的足跡。
更別提大量由 Android 驅動的 200 億支手機,要使用 Android 手機必須有 Google 帳
號。Android 手機成為 Google 的行動偵測器,記錄各式各樣的資訊,包括使用者的位置
資訊。
透過比對不同的資料,Google 不必直接記錄你的種族、性別、性傾向、收入等個人敏感
資料,就能大概推算出來,可能比你自己還要了解你。
由於 Google 對於資料的饑渴程度,需要滿足其網路廣告的需求,Google 常會用法律上
允許,但是誤導、哄騙消費者的黑暗模式 (dark patterns),讓消費者做出有利 Google
收集資料的行為。
波士頓的倡議組織 Commercial-Free Childhood 總監 Josh Golin 說:「我相信
Google 是下一個對象,而且他們已經長期濫收集資料了。」
至於包括 Google 在內各家公司,怎麼因應各界質疑,看來只有誠實為上策,說出他們拿
了什麼資料,要消費者清楚說出要不要交換。走到這一步,Google 的資料濫用收集問題
解決了,但也同時嚴重影響 Google 的賺錢命脈,因為大家選擇不交出資料。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echnews.tw/2018/04/23/facebook-data-trouble-google-is-next/
5.備註:
Facebook出包可以用其他社群軟體取代,那如果Google出包的話要用__來取代?
作者:
formatted (ゴミ丼 わがんりんにゃれ)
2018-04-24 04:56:00五樓下面
作者:
DICB (曾經擁有)
2018-04-24 04:57:00下面移胃
作者:
Bokolo (舶客樓)
2018-04-24 04:59:00google其實算是美國的國營企業了吧
作者:
acgotaku (otaku)
2018-04-24 05:25:00下一個是apple?apple做得不少於谷歌
作者:
ppnow (no ways)
2018-04-24 05:34:00他沒像FB那麼明顯廣告化,仍舊保有簡單首頁跟一堆免費服務,FB沒服務又靠隱私盈利,觀感截然不同
作者: yeh0416 (東哥) 2018-04-24 07:00:00
Google表示:還差的遠呢
作者:
Toge (To Valhalla!)
2018-04-24 07:18:00光Google Maps每天紀錄你的行蹤就夠可怕了……
作者: lineagewen (機械磨人) 2018-04-24 07:20:00
約翰康納:要記得,google就是天網,切記
作者:
Toge (To Valhalla!)
2018-04-24 07:20:00這就是為什麼在美國家庭三人分別搜尋背包、氣壓鍋、炸彈,FBI會馬上開到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