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大紀元
2.完整新聞標題:
虛耗近5000億 中國「共享經濟」成泡沫
3.完整新聞內文:
http://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8/05/GettyImages-921883146.jpg
圖為北京街頭的一名工人把一輛損壞的自行車放在一堆臨時修理場所,那裡有成千上萬被
廢棄的共享單車。(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綜合報導)中國近年許多「共享經
濟」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包括「共享單車」、「共享房間」、「共享雨傘」等。不過
據《微信上的中國》報導指出,這些中國式的共享經濟幾乎全軍覆沒,消耗超過人民幣
1,000億元(約新台幣4,700億元)。
該報導提到,中國的共享經濟概念為「共享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曾經掀起一股熱潮
,包括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行動電源)、共享「睡眠倉」、共享雨傘,最後的下
場卻是一個個的倒下。
http://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8/05/GettyImages-838255854.jpg
目前上海市場共享單車總量在170萬輛左右,可正常使用的單車不足60%。圖為上海一個堆
滿廢棄自行車的臨時停車場。(Getty Images)
以共享單車為例,2017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達人民幣258億元(約新台幣1,211億元)
,至今2018年融資金額加上占用的押金,共享單車累計投入恐超過人民幣600億元(約新
台幣2,818億元)。
隨著共享單車熱潮,2017年下半年「共享汽車」也開始受到投資金主關注,包括PonyCar
、Gofun、TOGO途歌等新興企業,融資金額都突破1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7億元),但因
受資金限制,共享汽車規模難以擴大,且面臨了停車費用高、充電困難等問題,盈利可能
更遙遙無期。
而共享充電寶,去年曾一度創造了「40天達成人民幣12億元(約新台幣56億元)融資」的
商業奇蹟,但因不符需求、不符合手機發展趨勢、行業混亂,最後銷聲匿跡。
後續竄起的共享雨傘、共享睡眠艙、共享衣服等,也幾乎淪為笑談。共享雨傘成為了一門
變相買傘的生意,一家名為「共享e傘」的新公司投放的30萬把傘,甚至在數個月內幾乎
全部丟失或被偷。
共享睡眠艙則因安全隱憂和治安隱患等因素而喊卡;而去年號稱融資了人民幣8,000萬(
約新台幣3.7億元)的「多啦衣夢共享租衣APP」,目前頁面也呈空白狀態,無法正常營運
;這些共享企業經歷短暫的激情過後,最後都萎靡不振,甚至一敗塗地。
《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表示,中國還沒有一家共享單車公司實現盈利。
中共官媒新華社稱共享單車是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不過文章表示,這種吹噓表達
了北京賦予「共享經濟」的重要性。政策綠燈一開,騰訊和阿裡巴巴等巨頭緊跟。
而在這種瘋狂氣氛中,投資者已把以百萬美元為計的資金拋向幾乎所有帶著「共享」標籤
的企業,從籃球、冰箱到奢侈品手袋和手機充電寶。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共有190家共享經濟平
台獲得人民幣1159億元(約新台幣5444億元)投資。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這些共享經濟行業存有三大「痛點」,分
別為:行業同質性高且缺乏創新、商業模式不清晰、資源掌控能力不足。
該報導表示,中國共享經濟這看似大而美的市場,除了發明了一種新的搶奪市場方法論外
,很難找不到它們給中國的科技、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創新和改進。
責任編輯:吳美蓮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5/10/n10378729.htm
5.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