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527/1361853/
超市、量販店的生鮮食材成為剩食重災區,環保署去年3月起要求台灣具規模的1273家超
市、量販店申報產出的廚餘流向,至今已逾1年時間,平均每個月高達500公噸,1年高達
6000公噸相當神盾艦規模的生鮮食材變成廚餘。環署說,未來要鼓勵即將屆期食品,進行
拍賣,減少廚餘產生量。
2015年年底屏東有不肖業者遭查獲,將賣場通路過期下架的雞肉、蔬果以廚餘回收的名義
購回,加以清洗分裝後販售給小吃店、早餐店等,陸續又傳出過期冷凍肉品或食品原料等
,改標重新販售流通,引發各界對於過期食品流向的關注。
環保署因此從2017年3月起規定,總公司資本額超過2500萬元,必須上網申報廚餘的產出
、貯存、清除、處理、再利用、輸出及輸入情形,以即時追蹤廚餘的清理流向。
根據環署統計,除了去年3月、4月因為業者不熟悉申報方式或未按規定申報,每月申報的
廚餘量分別只有183.8噸及268.2噸,其餘每月都有超過400噸的申報量,今年3月的總計申
報量更是高達689.7噸,若計算2017年5月到2018年4月,總計是6150餘噸,平均每個月達
到500公噸。
環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說,處理廚餘廢棄物的方法很多,可以經由合法養豬戶、沼氣發電、
堆肥等管道,申報目的可以遏止避免清運業者轉賣廚餘廢棄物,又轉回到消費市場,對追
蹤流向有幫助。
但清查結果一個月1000多家超市、量販對可產出500噸廚餘的確太多,1年產出6000噸相當
於神盾艦的規模,賴瑩瑩說,數量上的確太多,未來除持續追蹤流向,也將鼓勵業者能將
即將屆期食品,進行拍賣,或給公益團體使用,減少廚餘產生量。
主婦聯盟說,2016年5月曾調查台灣量販店及市場處理剩食的情形,發現蔬菜、水果和肉
類最常成為賣場及超市裡的剩食。這些食物常因以快將到期、包裝有破損以及過熟而被淘
汰。這些大量剩下來的食物並未有效被利用,只有42%賣養豬戶作為動物飼料,很多都丟
棄併入生活垃圾焚化。(洪敏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