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rrenwu (Colors Guardian)》之銘言:
: 拜mp3問世所賜,在撥接的年代大家就可以傳輸好聽的音樂,
: 寬頻普及之後,更是輕鬆抓。
: 不過後來寬頻的速度越來越快,有些人慢慢可以接受大很多的無損壓縮格式
: 一時之間, ape wv tta flac 等格式相互競爭,
: 不過現在好像幾乎就都是flac,偶爾看到ape
: flac是某已經一種無損音樂壓縮格式了?
會問格式表示你的水準還太低,
格式是什麼?
用美食來比喻,格式就是放食物的盤子,
格式越強大,取樣率越高(192kHz以上),位元深度越深(24bit),只是代表盤子很大,
並不能表示放在上面的食物,就是美食
本來就只有44.1kHz/16bit的音樂,放在192kHz/24bit的flac檔裡面,不會比較好聽,
基於這個原理
日本人弄了一個唬弄人的技術,叫作K2HD
他把44.1kHz/16bit的音樂,升頻成192kHz/24bit,再自行加料,
然後放在192kHz/24bit的檔案中,
就像原本的食物額外再加飯加麵,再加一堆人工添加物,
然後放在超大的盤子上的道理一樣,
結果......只能說好不好聽隨人講的,有人沒有味精就是吃不下去咩
所以,什麼格式到我們這種水準的,其實已經看得很輕了,
不是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錄音和後製,
好的錄音和後製,檔案就算壓縮成320k mp3或放到YOUTUBE
還是可以聽的出他驚人的地方,雖然絕對不會比原汁原味的數位母帶好
而一堆K2HD升頻的芭樂日本hi-res flac檔,聽了只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屎就是屎,加了料份量變多調了味,只是改變特性,改變不了本質
把時間精神放在好錄音才是正確的,別再去糾結檔案格式了
至於DSD那又是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