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獨越打越旺?最新民調:香港民眾對「中

作者: huart (Huart C. 1893)   2018-06-22 11:15:28
1.媒體來源:
風傳媒
2.完整新聞標題:
獨越打越旺?最新民調:香港民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認同創新低
3.完整新聞內文:
德國之聲 2018-06-21 19:00
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布最新香港人身分調查, 「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指數錄得顯著升
幅,創2008年以來新高;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分的認同指數卻最低分,不及
「亞洲人」、「中國人」等身分認同。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6月4至7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
1001名香港巿民。調查顯示,巿民對身為「香港人」的認同感評分最高,有8.54分,其次
是「亞洲人」、「中華民族一分子」以及「中國人」,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認
同感最低,只有5.85分。
根據港大民研的分析,「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指數較上次調查錄得顯著升幅,亦是自2008
年以來的新高。按照一般研究方法將「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身份二元對立比較,則香
港巿民無論是狹義或廣義地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同樣較相同定義的「中國人」比率
,分別高出23及37個百分點。綜合數字顯示,香港巿民依然最認同「香港人」的身分,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分的認同程度,就相對低於其他身分認同。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指
數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認同感低的現象頗為正常。呂指出,人們對於自己國家或
地方的認同,往往建基於這個國家或地方能否給予一份歸屬感,這份歸屬感不一定要建立
在國家富庶或強盛上,而是國家能否給予一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義的感召。
學者:「核心的價值被摧毀」
呂秉權續指,環看中國近年的表現,走向一種財大氣粗、霸權、「有錢便是一切」的方向
;另一方面,社會道徳的力量丶感召力度卻相當低,領導人沒有展示一些好人好事、具有
道德的感召來令大眾順服,反而用「拳頭」及金錢來要求大家做中國人。一些維權人士以
及手無寸鐵、無辜的人被迫害、或被無理的禁錮,如劉霞的事件,她及丈夫的遭遇可說相
當不公義的;在香港方面,很多核心的價值也被摧毀,如香港的銅鑼灣事件,它推翻了「
一國兩制」基本的防火牆;在普選丶立法議會丶司法獨立丶甚至警隊等等層面的核心價值
都被「大陸化」、受到威權丶橫蠻無理的壓制。呂認為,以上種種,令很多本來愛國的香
港人,感到相當失望,也讓香港人對國家及中國國民身分認同產生很大障礙。
建制派:「內地不好被刻意放大」
而建制派的民建聯副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則對德國之聲表示,香港人認同自己的
身份,這完全不足為奇,就如在中國內地,四川人丶福建人他們一方面認同自己中國人身
份之餘,也會重視自己為四川人丶福建人的身份。張國鈞指出,香港回歸後,一批人包括
一些政界,刻意把中國和香港分隔,把中國內地不好的地方放大,令到一些對內地認識不
足的香港人對內地產生負面的看法;相反,過去10多年來,中國內地的發展非常快速,很
多人才丶企業也來到香港發展。
張指出,他觀察到香港部份年輕人面對著在港工作的內地人才及研究生時,感到競爭的壓
力,容易產生防衛的心態,這是值得關注的。
張國鈞認為,若能夠增加香港人對內地的認識及了解,便會有助增強港人之中國人身份的
認同。張指出,香港政府應把內地正確訊息給予香港,提供多些機會讓香港人親身了解中
國,如政府最近積極安排公務員到國內交流,其他如學生丶商界到內地交流考察,看到中
國雖有不好地方,但同時也有很多足以學習的地方,便會消除誤解。另一方面,張國鈞強
調,年輕一代憂慮與其他地方競爭處於劣勢,政府便要積極裝備他們,使他們擁有足夠的
信心面對競爭,與內地人是一種互補而不是競爭,如現在大灣區發展計劃,港府要令到香
港人充份認知,借助大灣區的資源將會裨益香港。
「打壓港獨助長香港身分認同」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鐘劍華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指出,「香港人」的身分
認同指數正反映香港近年的趨勢,而中國國民認同指數最低,反映中央及港府做了一連串
丶打擊港獨的行動,不但不能扭轉局面,增強香港人的中國人身分認同,反而鞏固以上趨
勢。
鐘劍華認為,香港人獨特的歷史背景因素令一般香港人不輕易把民族血統來觀照世界,特
別年輕人,不會把民族血統作為身分認同。鐘指出,港人認同香港人身份,不等於否定自
己中國人身份,然而,一旦牽涉到政權上、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層面上,港人就很難產生認
同。
香港眾志主席林朗彥告訴德國之聲,近年政府不斷作出一些舉措去改變港人的身分認同,
如大灣區發展政策,除了政治經濟發展外,還希望制造一種大灣區人的文化身分認同,明
顯不太成功,香港人年輕人,生活模式丶思維仍然沒有太大變化。另一方面,對中華人民
共和國國民的身分認同,林朗彥重申,近年中港矛盾雖然有所舒緩,但當大家目睹中國的
維權人士丶劉霞等事件,心裡都有一個評價。他表示,不認為中國人和香港人的身分存在
一定的沖突,然而,對於香港人來說,國家事務如人大政協選舉、以及中國社會的制度等
等,都是很遙遠的事情,因此很難產生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儘管在生活丶流行文化層會都
會有接觸,然而,一旦牽扯到社會價值及政治制度上,中國人及香港人的身份仍然存著價
值的矛盾。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storm.mg/article/451785
5.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