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組報到
最近剛好在背審計
提供大家一些微弱的審計知識
我沒有要對機捷是不是真的有賺到2億、怎麼編制報表、是不是用爸爸房子開業賺自己錢
之類的評論,畢竟我沒有看到它的報表
主要是對:「報表白紙黑字,你要怎麼打臉?打臉會計師簽證作假嗎?」這段話
審計學中有個名詞叫做「期望差距」是指一般財報使用者與會計師之間對於會計師簽證有
錯誤的認知,認為只要會計師簽證的報表就是完全正確。
會計師簽證查核過的報表不等於百分之百正確,會計師最多只提供:「足以允當」表達這
幾個字,也就是所謂的無保留意見。
會計師因為成本效益關係,不可能去每組交易一個一個拉出來看,這樣成本太高,而且要
在3個月內查完整家公司一年所有的交易(法規規定3個月內需要公布查核後之報表)根本
不可能,所以會計師查帳都是用「抽查」的,針對會計師覺得可能會有「不實表達」的地
方去蒐集證據,而也不是一旦查到有不實表達就會說整份報表是錯的,還要評估廣泛性、
重大性之
類的,要構成會影響財報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的不實表達才會被歸類為「重大不實表達」
,而基本上要成立重大不實表達才會有不合格(非無保留意見)的查核結果。
而因為會計師查核的先天限制,如前面所說的成本效益衡量,還有所謂的會計原則使用以
及會計估計的裁量權,財報是由機捷公司編制的,他們對於損益相關的會計原則使用及會
計估計方面是他說了算(如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折舊計算...等等)只要沒有偏離一般公認
會
計原則(IFRS) 會計師都是不能怎樣的,所以機捷的淨利兩億算法,只要符合會計原則,
會計師簽證都會給下去,並無關乎這個淨利算法是否正確。
以上 小弟淺解
如有錯誤還請各會計前輩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