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陸學者:和世界最大市場發生貿易摩擦 美

作者: meredith001 (ああああ ̄▽ ̄)   2018-10-18 11:14:26
1.媒體來源:
聯合
2.完整新聞標題:
陸學者:和世界最大市場發生貿易摩擦 美國不可能勝出
3.完整新聞內文: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指出,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和世界最大的
消費市場發生貿易摩擦,是不可能勝出的」。 他表示,目前世界歷史已進入一個關鍵時
刻,要防止任何將中美關係推向冷戰的努力,否則將會對中美雙方和世界帶來極為嚴重的
後果。
由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合辦的「中國經濟發展與中美關係論壇
」15日在哈佛大學舉行,大陸觀察者網17日刊登張維為在會中的演講全文。張維為1980年
代中期曾擔任鄧小平等大陸領導人的英文翻譯,並曾在瑞士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擔
任訪問教授。
張維為表示,40多年前的1976年1月,《時代周刊》首次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作為封面人
物,同時還在他的圖像邊用大幅字體提了一個問題:「中國:是朋友還是敵人?」(
China: Friend or Foe?)
張維為說,「這表明當時的美國,在周恩來總理去世後,在毛澤東主席身患重病時,對中
美關係將如何演變充滿了不確定。但40多年過去了,許多美國人今天似乎還在問這個問題
:『中國:是朋友還是敵人?』」
他指出,今天每天都有1.4萬人來往於中美之間,每17分鐘有一架飛機飛往對方國家。但
由於川普發動了不明智的中美貿易摩擦,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中國大陸訪美遊客
數量下降超過40%。
張維為稱,今年中國大陸的國內消費規模將近6兆美元,這還是按美元官方匯率計算的。
如果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消費市場更大。換言之,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和
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發生貿易摩擦,是不可能勝出的」。
張維為並提出美國對中國的三個認知誤區:
一、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即一個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的衝突乃至戰爭難以避免。
二、中國要向世界推銷「中國模式」。
三、中國奉行擴張主義。
張維為說,回到「中國,是朋友還是敵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背後反映的是典型的西
方式或者說美式思維邏輯,這種邏輯的最大特點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你贏我輸、零和
遊戲。
同樣邏輯的論述還有美國前總統布希曾說過的:「要麼與我們在一起,要麼就是我們的敵
人」(with us or against us);還有川普與中國貿易爭端的假設:中國貿易順差,便
是中國得了好處,美國吃了大虧。
張維為指出,中國有著歷史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中國的政治文化傳統比歐洲更加包容和
淡定。中國一直認為「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完全可以互相借鑒,
取長補短,最終實現雙贏、多贏。
如果以中國政治文化的視角來提出問題,中國可能不是問「這個國家是朋友還是敵人?」
而是問「這個國家是朋友,還是將要成為朋友?(a friend or potential friend?)」

換言之,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特別是處理國與國關係的政治傳統中,所有國家都是現在
的朋友或者未來的朋友,中國不以意識形態劃線,不以政治制度劃線。即使某個國家由於
種種原因目前與中國的關係困難重重,但中國堅信,「最終我們可以創造條件化敵為友」

張維為說,中國今天外交政策的最大特徵,就是與所有國家打交道,力爭與所有國家都成
為朋友和夥伴。
他強調,「我們正處在歷史發展的一個關鍵時刻,我們的選擇將變得非常重要。關鍵是與
其做出一種愚蠢的冷戰的選擇,不如做出明智百倍的合作共贏的選擇,使中美兩國儘早擺
脫陰影,走上合作共贏的道路。」
張維為表示,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雙方的利益已經十分密切地捆綁在一起,
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世界歷史已進入一個關鍵時刻。我們要防止任何把中美關係推向冷戰的努力。冷戰是基
於一種恐怖平衡,即所謂的『MAD』(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互相確信的毀滅
)。這種選擇會產生對雙方和對世界都極為嚴重的後果。」
張維為稱,「我們今天完全可以選擇比MAD好百倍的『MAP』(mutually assured
prosperity,互相確信的繁榮),這種選擇將給中美兩國人民和整個世界帶來更多的和平
與繁榮。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10814/3427744
5.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