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比台大醬料難
難翻了好嗎
我算給你聽
1/2人口是男的
男的之中識字率3%
3%裡面20%會進私塾開蒙
這20%裡面的前40%要參加縣試跟府試 考上了稱為生員
只有考上生員才具備秀才考試院試的資格(而且考試要兩個秀才做保證人)
秀才考試每三年舉辦兩次
錄取率大約25%左右 考上稱生員
看到這裡古代考秀才跟現在考醫科差不多了吧
秀才考上就有免稅額 這時就有農民會來投獻 雖然不多 但是足夠秀才生活了
而且如果是30歲以下未婚的秀才(基本上非常少) 當地有錢回來提親
你就可以娶小富家千金了 因為秀才還免傜役 見官不跪 在鄉里是小特權階級了
生員第一名稱為案首 如果又很年輕 當然是風光無限
而生員當中的前10%(通常25歲以下 長得帥體面) 被認為縣裡的科考特攻隊
會進縣學 除了基本特權外 另外還有俸祿 稱為稟 所以這樣的秀才 稱為稟生
每月有糧食可領 每逢三節(端午 中秋 春節)還有肉可以拿
但是稟生每半年要在考試 考試不及格會被剝奪資格
接下來 每三年舉行舉人考試一次 稱為鄉試 因為都在秋天舉行 所以又稱為秋闈
考上稱舉人雅稱孝廉 又稱公車 馬關條約時的公車上書 就是全國舉人的聯名上書
舉人錄取率約20% 考上舉人就具備任官資格了 但是原則上都是九品以下小官
舉人榜首稱解元 唐伯虎的唐解元就是這樣來的 而且他是江南解元 是狀元的大熱門
尤其是唐伯虎以連中兩元 在當時可是被認為超級新星
所以舉人可以稱為老爺 就是官老爺的意思 舉人特權更多了 免稅額達到60畝田
而且跟縣太爺平輩相交 以兄.弟相稱 面前有坐位 舉人當然比秀才重要多了
於是就會出現綁下抓婿的現象 基本上省城(鄉試在各省省城)各大土豪
都會派奴才去放榜處抓婿 而在順天府(北京) 應天府(南京) 由於官員眾多
且此兩地的舉人更值錢 甚至會出現四品以下官員 綁榜下抓婿的現象
只要你五十歲以下未婚 都有馬上脫魯的機會 肥宅生在這個年代 如果會科考
不要說脫魯了 隨時準備開後宮
接下來隔年春天 新科舉人就要進京考會試 這就是進京趕考的由來 不要以為電視劇
窮秀才進京趕考很悲哀 那是唐宋 明清的進京趕考 要嘛新婚舉人的岳家會全家總動員
協助考試 要嘛同鄉的商人官員仕紳贈送的銀兩又很夠舉人用了 所以這時各省舉人
都會帶動一波經濟熱潮
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 考上稱貢士 錄取率約9-11% 第一名稱會元貢元
由於北宋發生的一件大事 考上貢士就是準進士了 清朝會在端午前在紫禁城保和殿
進行殿試 考試用黃紙 由皇帝決定名次 所以稱天子門生
一甲三人 即狀元榜眼探花 稱進士及第 賜簪花 北京城騎馬遊行 開午門
講到這午門不是亂開的 推出午門斬首更是胡扯 午門只有皇帝即位 冊封皇后入宮
以及每三年新科狀元騎馬遊行之時才會開午門 這應該是讀書人最風光的一刻
二甲約40人 稱進士出身 二甲第一名(科舉第四名)稱傳臚 二甲中的前面排名
會被選上進翰林院當庶吉士的 這個很重要容後說明
三甲大約250人 清末有增加到300人左右 稱賜進士出身 左宗棠一輩子就只有到舉人
即便做到封疆大吏位極人臣 也不是進士 因此李鴻章常常以此事揶揄左宗棠
左宗棠氣不過 在出征西北前 上書要求參加當年會試(左宗棠當時是陝甘總督)
這當然不可能 而且左當時60幾歲了 於是兩宮授意 光緒特旨 左宗棠特賜進士出身
之後左收復伊犁有大功 又以大功進軍機處 當時有人寫了副對聯
如夫人扶正 賜進士出身
寫到這裡 鄉民可以看看 古代考進士有多難了 而且重點是還不能跳關
考上排名不滿意也不能重考 三十歲以前考上高位進士 根本神
另外按明清慣例 明朝特別嚴重 非進士不進翰林 非翰林不進內閣 基本上你進士考不好
一輩子最多就多就到巡撫了 而且沒有考上進士的人 死後諡號 不能有文字
也就是 文忠 文正 文襄都沒有你的了 直到清朝左宗棠才打破這個慣例
清朝沒有明朝那麼嚴格 但是在太平天國之亂前 漢人官員沒有進翰林院
基本上不能當大學士 也進不了軍機處 曾國藩科舉考的不好 是位列三甲
本來一生仕途有限 但是他受到當時林則徐的政敵軍機大臣穆章阿的賞識
破格進翰林院 選庶吉士 這才有了非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