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oshiRyou (涼)》之銘言:
: 各位鍵盤國文老斯安安
: 如題
: 的 得 地 號稱中文助詞界三巨頭
: 但在當代中文中 "的"很明顯地把後兩者弱化
: 所以"的"又可稱為助詞界LBJ
: 其實三巨頭分工精細
: 形容詞或所有格要用"的" 例: 阿宅的左手 肥肥的左手
: 動詞後要用"得" 例: 阿宅用肥肥的左手尻得很大力
: 副詞後要用"地" 例: 阿宅用肥肥的左手痴痴地尻得很大力
: 但現在的網路文章中 網友或妓者 連"在再"都分不出來了
: 更不用說的得地了 基本上"地"已經完全消失
: 想必有唸國一國文的 應該都有學過
: 為什麼現代台人只會用"的"呢 有八卦嗎
副詞用「地」,不知道是不是英語教育的影響,
單字翻譯為了和形容詞的「的」作區分才變得常見。
還記得很清楚國編版國語蔣公看魚那一課有一句:
「小魚努力的往上游」
就是用「的」而沒有用「地」。
也許就是配合英語的關係,後來「地」才逐漸專給副詞使用。
否則「地」在方言口語中應該是「的」、「得」的情境皆可唸
事實上在中文用法裡這三巨頭也多有變化,
像是還有很多作家仍有用「底」代替「的」書寫的習慣,
或者為了韻律、音感上的要求,
如鄭愁予的新詩《過客》: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如果這裡寫成「你的心」,感覺就差很多。
王文興的小說則更靈活了,不但會用「底」,
如《草原底盛夏》,
還會用注音文「.ㄉㄧ」,
如《家變》裡有句對白:
「去了,我當然去過了的,
他還給了我一刺那個華僑的名片來.ㄉㄧ,你看看。」
唸起來還頗有另一種趣味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