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 例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請參考版規下方的核准媒體名單)
新頭殼
2.記者署名:
黃郁庭
3.完整新聞標題:
敵視中國! 印度公開表態「密切關注」香港 中印邊境增兵
4.完整新聞內文:
中印邊境地區局勢因雙方對峙和發生暴力衝突陷入緊張後,印度針對中國的「全方位報復
」行動不斷升級。從突然終止商業合作到設置通關壁壘,再到抵制中國商品、封禁中國公
司研發的手機應用程序,印度從官方到民間掀起了一場旨在「讓中國看到侵略印度嚴重後
果」的反華運動。
據印度媒體今(3)日報導,印度在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表示,鑑
於印度在香港擁有龐大的僑民利益,因此「正密切關注」近期涉港事態發展。印度電視台
就此分析認為,這是印度官方首次在香港事務上公開表態,顯然與近期中印邊境局勢有關
。
匿名消息人士對媒體表示,印度是美日澳印「四邊機制」中唯一沒有公開與中國政府涉港
政策「唱反調」的國家,此時突然在聯合國機構層面提出「關切」,明顯有意借此對華施
壓,同時也為了回應國內反對黨和民間的反華情緒。
此外,印度媒體的一篇報導透露,印度將加大對中國的「經濟攻勢」。印度道路和交通運
輸部兼中小微企業部部長尼廷·加德卡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政府未來將不允許任何中資
背景的公司參加或以合資方式加入印度公路建設項目,也不允許其投資印度中小微企業。
另外有一印度媒體稱,印度電信部和內政部正審議是否學美國將中國華為和中興公司視為
「國家安全威脅」。有匿名官員指出,政府之所以作出這項決定,是因為不能坐視「中國
在對印度進行侵略的同時,從印度市場繼續獲得商業利益」。另一名匿名官員說,政府將
號召全體國民、政府機構和公共部門購買更多本土產品,「而不是來自敵國的產品」。
另據英國媒體報導,德國DHL物流公司表示,由於中印兩國之間的邊境緊張局勢導致通關
嚴重延遲,該公司暫停從中國大陸和港澳特別行政區發往印度的貨物。美國聯邦快遞公司
也表示暫停中國發往印度的貨物,目前該公司累積的貨物已經超出控制範圍。
對於印度不斷加強進口限制,壓制中國的貨物出口,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昨(2)日在
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印方有關做法違反世貿組織有關規則和印方在世貿組織中的承諾,希
望印方立即糾正相關針對中國和中國企業的歧視性做法。高峰還澄清說,中方沒有針對印
度產品和服務採取任何限制性、歧視性措施。
儘管在第三輪中印軍長級對話結束後,雙方均對外釋放了「將逐步脫離對峙」的信息,但
印度媒體仍熱衷炒作各類「火上澆油」的新聞。
印度媒體更新現況,巴基斯坦向巴控克區境內的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沿線增派了兩個師
,總計約2萬人,「以配合中國在拉達克地區的部署」,而且巴方還啟用了位於該地區的
所有雷達。報導稱,作為回應,印軍已將大約3萬名士兵、幾個中隊的前線坦克、更多的
火砲和準備就緒的機械化步兵班調入拉達克地區。
巴基斯坦陸軍2日否認了巴方增兵的說法。報導還援引消息人士和情報單位的話說,中國
官員正與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組織」巴德爾密謀採取行動。與此同時,印度國防部長辛
格還計劃於3日視察拉達克地區,並可能在視察途中前往一線,印度陸軍司令納拉萬等多
名印軍高官隨行。
曾聲稱想調停中印邊境衝突的美國,這幾天一邊倒地表達對印度的支持和對中國的批評。
印度媒體指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甚至在印度決定封禁59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序後說,美國
「歡迎印度禁用某些被中共用於監視他國的手機應用程序」,並宣稱這將促進印度維護統
一和國家安全。
印度媒體更指出,印度解決當前中印衝突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發動一場有限規模的戰爭
,二是舉行另一次「武漢會晤」。目前來看,雙方外交對話幾乎陷入各說各話的僵局,除
非未來有類似之前「武漢會晤*」的行動,否則雙方很難通過對話解決實際問題。
另一方面,印度人民黨及莫迪獲得民眾支持的基礎是其強硬形象,因此印度有可能在為最
壞情況做準備,即通過發動一場有限規模的戰爭逼迫中國軍隊撤離。但考慮到兩國懸殊的
實力差距,印度也將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7-03/430301
6.備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於2018年4月27日至28日在湖北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
印度一名匿名官員說,政府將號召全體國民、政府機構和公共部門購買更多本土產品,「
而不是來自敵國的產品」。
咖哩國更改對中共外交狀態為「敵對」 順便扶植一波國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