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是沒有囤房的問題,只是政府非常擅長美
化數據,讓大家感覺不太出來而已。
以房屋持有來看,雖然房屋自有率看起來很高,
但如果我們以持有房屋的數量來進行計算的話呢
?
房屋持有數量,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戶籍』持有
幾間房子。
只不過政府的計算方式很可愛,只要是不同的縣
市,就算持有人是同一人,也會分開計算。
例如:A同時在新北市跟台北市各持有一間房子
,那在政府計算上,他不是持有兩間房子,而是
兩個縣市拆開計算,也就是說,以縣市來計算的
話,都只會歸類為『持有一間』。
再來,假設A跟B結婚生下C,三個人名下各有
一間房子,照理來說,應該計算為這一戶持有三
間房子,但政府只按照『人頭』來計算,所以就
變成三個『持有一間』。
到這邊,大家應該都還看得懂吧?
但今天如果我們按照戶籍來計算的話呢?也就是
『歸戶』計算;不管縣市的分別來看的話,真實
的數據就會浮上檯面;而這也是政府不希望大家
知道的真相。
在歸戶前,只持有一間房產的人口大約是75%
,但一旦歸戶,就只剩下48%;在此同時,約
15%的戶籍持有了4間以上的房子。
http://i.imgur.com/WIO0Uhn.jpg
然而,這只是民間去推算出來的數字,會與官方
有偏差值,但基本上相去不遠了。
其實這種東西,政府一定都有數據,單純看政府
願不願意誠實而已。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
投資、炒作的。
這次的總統票我雖然投給蔡英文女士,但民進黨
如果認為民意無論如和都會支持,我只能說,很
顯然2018教訓的還不夠。
人民能給予的,人民就能收回;政府是人民的僕
人,是政府要聽人民的,絕對不會是反過來。
幾個簡單的數據就可以看破手腳:
一、一戶持有幾間房子。
二、戶長年齡基準
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得出來有多少戶籍根本就是
在囤房,也可以看出大多數的房子是在哪個年齡
層的手中。
年輕人要的並不多,就只是成家立業,最基本的
人權而已!今天政府一定要跟人民對著幹,就準
備自食惡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