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atian (鈀籐)
2020-07-21 14:54:27紳士階級(Gentry)是指經濟富裕、有文化、有聲望、有社會地位的一個社會階層。
地方仕紳在傳統東亞地區是主要是由科舉已考取,未仕或落第士子、當地有文化的
地主、賦閒或退休歸鄉的前任官吏、宗族耆老等一批在鄉里有影響力的人物所構成。
在中世紀英國,「Gentry」(紳士階級)同樣是一個社會階層,地位僅次於貴族。
此階層的男性成人當時稱為「Gentleman」(紳士),與中國古代仕紳的地位類似。
社會學者的階級分析常把貴族和擁有土地的紳士階級統稱為「上層階級」(Upper
Class),以對應由資產階級和小資產產階級組成的「中產階級」(Middle Class)和
無產階級組成的「下層階級」(Lower Class)。
扶輪社(Rotary Clubs)、獅子會(Lions Clubs)、同濟會(Kiwanis Clubs)這類
源自歐美的俱樂部(Clubs)組織,簡單來說,就是紳士階級具體化的社會組織。
以距離台灣最近的日本來說,地方上有頭有臉的區議員、眾議院議員、企業主、資產家
等等──共通點是,他們也多透過投入經聯團、扶輪社等許多組織,保有與社會間的強
力連結和影響力。
十八、十九世紀時,俱樂部文化興起,倫敦流行的說法是「紳士由他參加的俱樂部所定
義。」即便在現代化的英國,紳士文化仍舊與當代並存且活躍著。
《倫敦的紳士俱樂部》(The Gentlemen's Club of London)一書作者安東尼樂鈞寫道:
「俱樂部是男人可以和同類相聚的所在。」到了十九世紀,隨著越來越多男性擁有投票
權,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男性為了尋覓不受打擾的歇息社交之處,各形各色的私人紳士俱
樂部紛紛成立。除非個性太過惹人生厭,沒有俱樂部願意接受,否則加入俱樂部,也成
為「紳士是否受人尊敬」的指標。
這些私人紳士俱樂部,從最初的上流社會男性避風港,到後來軍人、外派人員、劇場文人
等無所不包。最古老知名的一間,莫過於成立於1693年的懷特俱樂部(White's),會員
包括查爾斯王子、威廉王子、前英國首相卡麥隆、邵氏電影創辦人邵逸夫等王宮貴族與政
商名流。
英國王室也長期支持和參與英國地區扶輪社的公益活動,例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
夫君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本身就是愛丁堡扶輪社的社員。
結論就是,扶輪社和獅子會其實就是給紳士階級參加的社會團體。
也由於西方社會中的紳士階級強調紳士風度與騎士精神(換句現代的講法就是社會責
任),所以這些國際團體也很強調要捐錢做公益服務,要回饋社會之類的,像美國的
比爾蓋茲捐給扶輪社用來對抗疾病的金額,已經超過兩億五千五百萬美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