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蘋果日報
2.記者署名:
突發中心古和純/台東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野溪竟整成水泥滑水道 浪費600萬!水保局挨轟再花錢拆掉
4.完整新聞內文:
台東海端橋下河道整治工程,今年中已悄悄完工,但不友善生態的「三面光」工法引起環
團、學者痛批「野溪怎麼成了滑水道?」。在廣大輿論下,水保局邀集學者、環團及當地
民眾進行現地會勘,達成共識將變更設計。不過,環團認為,就是因為事前工程資訊未公
開,當初工程花了6百多萬,現在又要再花錢變更設計,根本是浪費公帑,水保局允諾,
未來將同步公開工程資訊在網站上。
所謂「三面光」工法,就是把河道兩側護岸與河底床,都以混凝土覆蓋,若只有河道兩側
護岸以混凝土覆蓋,則稱之「兩面光」;保育人士說,三面光水泥工法程,會完全阻絕溪
流生態,不但水泥岸壁長不出植物,河床也難有魚類生存或迴游,完全不利生態,因此常
常遭環境團體批評與抗議。
位在台東海端鄉的DF013土石流潛勢溪流,曾因多次豪大雨,引發荒溪土石氾濫,由於
DF013流經海端橋下方不遠處的台鐵箱涵時,大幅限縮通道,河砂淤塞嚴重,導致關山大
排以下農田、民宅淹水。
當地里長周敏勝無奈表示,「當時連家用瓦斯桶都在水上漂」,民怨四起。因此行政院農
委會水保局台東分局,自去年8月起,就開始著手進行海端橋下的荒溪整治,以確保附近
海端國中、布農文物館,海端部落及下游關山地區民眾的安全。
不過,這座海端橋上游的防砂工程今年中才剛完工,正巧就被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師生一
行人發現,「野溪成了滑水道?還是大水溝?」該工程以不常見的三面光工程施作,當下
海科系學生陳軒齊將工程拍照貼文在臉書社團「城鄉河溪論壇」上質疑施作不當,不友善
在地生態,引起關注台東生態議題的網友們一片譁然。
面對中山大學師生們提出的質疑聲浪,台東水保局於11日邀集該貼文學生、生態顧問及當
地民眾現勘,最後研議出將邊坡平緩傾斜,方便山羌等哺乳動物橫向行進,並打掉溪流封
底混凝土,以保留縱向伏流水等改善作法。然而,荒野協會台東分會野溪小組批評,水保
局台東分局對於野溪整治工程,工程施作前資訊未公開,待工程遭受外界質疑才力邀民眾
參與改善,不僅本末倒置,更浪費公帑,以海端橋下工程為例,當初花了6百多萬,現在
又要花錢去更改設計。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野溪小組召集人楊坤城表示,水保局固然以保障人民居住安全為優
先,然而,海端鄉的這條野溪因為河砂堆積下游,平常雖看似無常流水,但河溪上游仍有
生態系存在。楊坤城認為,施工前期,水保局就應諮詢生態專家意見經生態檢核評估再行
施作,要保持生態系垂直廊道以及橫向廊道暢通為原則。另外,台灣雖四面環海,但實際
上也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當落下的雨水經土壤匯集成地下水時,便是台灣能重要保存的
水資源。
而在會勘整治工程時,台大森林系教授劉奇璋表示,「荒溪下也有水流。」他認為在地為
布農族的生活領域,建議水保局在護岸植被選擇上,應以在地族人常見的植物,作為考量
。並且考量附近為布農文物館,未來大可發展生態導覽,藉此讓遊客認識布農族群特有的
生態教育。
由於,去年8月海端橋上游防砂工程開始進行研議規劃,去年12月底,水保局正式頒定「
生態檢核標準作業書」,直到今年初,水保局才開始在網站上同步資訊建置「坡地環境共
同服務平台」。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台東分局副分局長林國財表示,「這是一個溝通的開
始,會讓水保工程做得更好!」未來工程資料都會上傳,並且檢附生態檢核資料供施工人
員及民眾作為參考。(突發中心古和純/台東報導)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00729/MXXETFWTCYXDJL6N3FRZB755XM/
6.備註:
乾脆做成滑水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