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eaver (海狸王)》之銘言:
: 剛剛看估狗了一下, 幹
: 原來30月齡美牛身上狂牛症
: 病區更多, 這樣屠宰過程
: 不小心沾到病菌,又吃下肚不就慘了!
: 我決定 以後不吃牛了,嚇死人了
: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範的特定風險物質在30 月齡以下的牛隻只有扁桃腺和迴腸末端,30 月齡以上的牛隻則再加上腦、眼睛、脊髓、頭骨以及脊柱等。 此規範是根據科學家在1990 年代所做的狂牛症人工感染實驗
美國在2015年已經是歸類到 風險可忽略國家(Negligible BSE risk)
現在也是
https://www.oie.int/en/animal-health-in-the-world/official-disease-status/bse/list-of-bse-risk-status/
台灣非狂牛症疫區 風險等級卻比美國還差?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77734/
by 上下游記者郭琇真上下游記者郭琇真 on 2015 年 10 月 26 日 in 漁業養殖畜牧
台灣從未發生狂牛症,但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簡稱OIE)今年5月最新公
告的風險等級分類,台灣列為「風險已控制國家」,與狂牛症起源國英國齊
等,而3年前曾爆發國內第4例狂牛症的美國卻在隔年提升至「風險可忽略國
家」,不禁令外界好奇OIE的評判標準為何?台灣在防疫管理上出現那些問題
,導致遲遲無法升等?
「特定風險物質」未管制 導致台灣排名較低
台灣被列為風險較高國家的議題,在2007年開始討論,當時OIE將台灣與美國
、加拿大、日本等狂牛症發生國同列「風險已控制國家」,時任OIE國際動物
衛生法典委員會主席蒂爾曼便曾提到,狂牛症風險歸類的認定並非單一考量
該國曾否發生過狂牛症,而是基於這些國家「已採取適當排除狂牛症風險的
因素」。
在OIE評鑑風險分類的規範中,牛隻屠宰中去除「特定風險物質(Specified
Risk Materials,SRMs)」是很重要的管制措施之一,但什麼是「特定風險
物質」?
OIE認為所有年齡牛隻的扁桃腺和迴腸末端以及30月齡以上牛隻的腦、眼睛、
脊髓、頭顱和脊柱等部位稱做「特定風險物質」,這些部位容易帶有狂牛症
的致病原「變異性普立昂蛋白」,若被人類攝食染病機率高,因此OIE認定,
「風險已控制國家」層級的成員在去除這些特定部位後,它的牛肉是安全無
虞的。
不過台灣遲遲沒有啟動「特定風險物質」管制措施,因此屠宰場在屠宰牛隻
時,不用特別將牛隻的腦顱、脊髓等部位去除。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長周晉澄表示,台灣對牛肉進口國要求需採取「特定
風險物質」管制措施,卻沒以同樣標準要求國內業者,雖然官方搬出「
台灣沒有牛隻發生狂牛症」為理由,但在對等貿易上,這並無法說服國
際組織。
此外,周晉澄指出,台灣在肉骨粉管制上來源處理與追蹤管理也是問題,自
從歐洲發現牛隻感染狂牛症途徑主要來自肉骨粉飼料後,便對肉骨粉下了禁
令,2000年歐洲牛飼料中動物性蛋白的檢出率約有2%,後來檢出率降到微乎
其微,反觀台灣近年來200件飼料會有1到2件被測出動物性蛋白,檢出率約為
0.5%到2%之間。
周晉澄說,台灣肉骨粉的處理至今尚未建立依源頭分別管控處理機制,
牛隻死亡或屠宰後的廢棄物會送到化製廠與其他動物廢棄物混在一起做
成肉骨粉,「但這些肉骨粉到哪裡去?」,下游追蹤管理並不清楚,即
便我們啟動狂牛症流行病學的研究,其他管控做不好,就無法獲得國際
組織的肯定。
美國雖列「風險可忽略國家」未必意味完全安全
但列為「風險可忽略國家」真的代表該國牛肉安全無虞嗎?周晉澄以美國為
例指出,美國前年曾爆發過非典型狂牛症案例,但OIE只看「典型狂牛症」(
註),認為「非典型狂牛症」和管理沒有太大關係,因此沒有調降美國的等
級。
周晉澄說,非典型狂牛症目前在科學研究上仍有爭議,有一說法是「L型非典
型狂牛症」跨物種感染障礙的屏蔽更低,人類若吃下這樣的牛肉產品,更容
易感染狂牛症。
此外,日本和加拿大對國內牛隻是強制採取「追蹤追溯制度」,每隻牛耳朵
都必須掛有耳標,記載牛隻性別、管理者姓名、飼養場所在地、轉讓人資訊
等,販售端也要標明牛隻個體識別號碼、買賣人、買賣重量等。
相較之下,「美國並非所有牛隻都有納入產銷履歷機制,」周晉澄說,在民
主保護原則下,美國政府認為追溯追蹤需由畜主主動申報,因此牛肉溯源管
理留有灰色地帶,過去便曾有美國消費者報導指出,有屠宰場回收牛舌流入
市場等狀況。
農委會:草食動物市場太小,單獨骨粉處理有困難
至於台灣為何不依照OIE規範採取相關管制措施,好提升為「風險可忽略國家
」?防檢局動物防疫組組長彭明興解釋,OIE的風險等級認定和貿易有直接的
關係,台灣牛沒有外銷的考量,也從未發生過狂牛症,再加上比起狂牛症,
禽流感、口蹄疫等防疫工作更為重要,當時農委會在諸多因素的評估下,決
定將人力資源放在更需要防疫的地方,目前也不會考慮再向OIE提出風險等級
升等的可能。
彭明興也表示,台灣牛從未發生狂牛症,台灣的牛脊髓、牛頭顱等部位自然
沒有高風險的問題,所以不需採取「特定風險物質」管控措施。
至於肉骨粉的追蹤,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表示,台灣早在2001年便跟
隨國際潮流禁止肉骨粉添加在牛飼料中,若有病死牛要送化製場作肉骨粉,
農委會也會要求業者需作限定追蹤制度,也就是填報三聯表單,好讓官方掌
握行蹤。
王忠恕解釋,台灣至今尚無法成為「風險可忽略國家」,關鍵在於沒有專為
草食性動物的化製廠,這個問題其實已經談了7、8年,
但因為台灣的草食動物市場太小,平均一天屠宰牛隻的數量不過100頭,
對化製廠業者來說,如果獨立只做草食性動物的肉骨粉,根本不符合經
濟效益,但國際組織認為沒有專門的草食性動物化製廠會有交叉污染的
問題,這是台灣遲遲無法成為「風險可忽略國家」最大的阻礙點。
新聞小字典:非典型狂牛症
典型狂牛症的感染源與吃含有動物性肉骨粉的飼料有關,但非典型狂牛症的
感染源學界尚無定論,有專家認為很可能是普立昂蛋白基因突變導致,非典
型狂牛症一般發生在10歲以上的牛隻,典型狂牛症的感染牛4到8歲就發病死
亡,相較之下潛伏期很長,較難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