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台大土博士:搶人才要從挖人進階到挖團隊

作者: smallcan (I am tired)   2020-10-22 21:07:06
1.媒體來源:
聯合報
2.記者署名:
馮靖惠
3.完整新聞標題:
台大土博士:搶人才要從「挖人」進階到「挖團隊」思維
4.完整新聞內文:
教育部開辦的玉山計畫對於中壯年學者的延攬難度偏高,台灣本土博士黃韻如建議,台灣
高教的思維要開始從挖人,轉換成挖角中生代學者背後整個團隊,這對中生代學者來說非
常重要,他們已經脫離草創階段,累積了一些成果,還有很高爬升動能,若能帶進整個團
隊,誘因更大。
玉山學者計畫 要吸引國際人才來台
玉山(青年)學者計畫希望透過政府提供具國際競爭力的薪資待遇,以吸引國際人才來台
任教,讓國際人才的學術能量在台灣學術環境扎根,並提升台灣高教影響力。除由學校提
供本薪及相關教學研究經費外,獲選為玉山學者可獲得外加薪資最高500萬元,3年為一期
;玉山青年學者外加薪資最高150萬元,以5年為一期。
黃韻如拿到台大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赴新加坡進行博士後研究,留在新加坡
國立大學任教12年,也有了自己的研究團隊,她獲聘玉山青年學者回母校台大任教。
台大博士因玉山計畫返台 盼有更多跨部思考
黃韻如說,如果沒有玉山計畫大概不會考慮回台灣,就算有玉山計畫,以她回台灣之前的
薪資標準來說,還是減薪,玉山計畫的薪資補助讓她可以比較沒有後顧之憂做研究。
黃韻如建議,政府要系統思考、跨部會協調,從人才的角度思考,如何幫助他們在台灣落
地生根。教育部起了很好的頭,其他部會能不能跟進共同端出配套方案?例如,科技部的
相關研究預算配套、學者的安家方案,媒合子女的國際教育選擇等等。
要挖國際學者團隊 法規、環境都要到位
另外黃韻如認為,台灣高教要開始從挖人的思維,轉換成挖團隊、而且是挖國際團隊的思
維,許多中生代學者背後有一整個團隊,如果挖國際團隊,那麼學者在把團隊帶進台灣的
高教體系的時候,會牽涉到的部會、法規限制、友善環境等等都是必須思考的。
劍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鄭皓中獲聘玉山青年學者,專長為量子資訊處理、量子通訊、量子
機器學習,今年到台大電機工程學系與電信工程學研究所任教。鄭皓中取得台大與澳洲雪
梨理工大學的雙聯博士學位,2015年後長期於澳洲求學及進行學術研究,2018年赴劍橋做
博士後研究。
國立大學教授薪資 不到歐美名校1/3
鄭皓中說,台灣國立大學教授薪資不及歐美名校,近年陸、港、澳門、新加坡也廣招台灣
學者,台灣的科研環境有足夠的競爭力嗎?
鄭皓中想一試台灣教職的契機,是因為台灣政府到倫敦辦了兩場攬才會。
他參加了2019年3月科技部至倫敦舉辦的部長攬才會,及2019年9月教育部至倫敦辦舉辦的
玉山學者攬才說明會,感受到台灣學界與公部門為延攬國際學者返台任教所投注的心力,
以及給予研究經費的補助,決定申請台灣教職。
鄭皓中靠著玉山青年學者計畫所提供的研究經費建立實驗室、聘雇專任研究助理、招攬國
外博士後研究員至台研究、執行跨國科研項目。
2018年推玉山計畫 立委學者質疑成效
教育部自2018年推出玉山(青年)學者計畫,申請件數分別為141件、103件和98件,通過
件數為46件、32件和43件,通過率依序是32.6%、31%和43.9%,不少立委和學者都質疑計
畫成效不佳。
黃韻如說,近3年玉山計畫核准率沒有降低而是提高,教育部也不只一次提到是從嚴審查
的結果,核准率算是合理。重質不重量,是現在全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
新加坡的NRF Fellowship從2008年開始至今,每年預算約新台幣24億元;加拿大的講座計
畫從2000年開始,每年預算約為新台幣88億,台灣的玉山計畫是56億元,就人口比例來說
,投資的金額差不多。
也有學者認為 莫只看3年成效就取消
黃韻如認為,任何攬才計畫都要看長遠永續,如果只看短程3年成效就說成效不彰而取消
,那麼未來不會有任何國際人才把這個國家的攬才計畫當成一回事。
黃韻如指出,一個人才願意移動,背後還有許多其他考量,單單薪資或研究經費的吸引力
只是其中一個面向,如果整個家庭需要一起移動,那麼配偶能不能找到同樣有國際競爭力
的工作、孩子能不能接受到高品質的國際教育,都需要跨部會的努力,在基礎建設上做更
大的投資。
她舉例,她的一位新加坡籍朋友同樣拿到台灣教職,最後選擇香港,原因是他太太從事金
融業,香港的金融業國際競爭力還是比台灣強。以這個例子來說,不是教育部的政策不如
預期,而是決定這個人才要不要來台灣的因素,教育部無法控制。這些攬才相關的基礎建
設投資都需要時間,最重要的是,政府有沒有決心解決這個人才國安問題。
疫情下各國大學凍職缺 或成台灣攬才契機
黃韻如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肆虐,許多高等教育機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許
多歐美大學的新任教師延攬預算跟職缺都隨之凍結,這會不會是台灣加強在國際攬才力道
的一個絕佳契機?
她點出,當其他大學都還無法開放校園上課的時候,台灣的大學校園已是多采多姿,台灣
能不能乘勝追擊?如果認同玉山計畫重質不重量的前提,能不能思考將尚未執行的經費,
繼續投資在已經願意來台的這些學者,以及他們在台灣的團隊,加碼擴大效應呢?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4955142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20-10-22 21:09:00
作者: elfria (elfria)   2020-10-22 21:11:00
挖團隊的成本多高...
作者: labell (￾ ︠ ￾ﰠ￾臈I
印度人才可以都考慮
作者: zh9070 (我贏了)   2020-10-22 21:26:00
台灣版的“千人計劃”...
作者: jam42207 (komna)   2020-10-22 21:28:00
都挖那個團隊裡要一直做簡報然後要上台報告的那個
作者: ctes940008 (蛤!我只是小兵!?)   2020-10-22 21:41:00
$$$$$$$$$
作者: ds1999h (ds)   2020-10-22 21:56:00
台灣的國立大學師資差異太大 有的後段國立老師靠關係進去做好幾年沒什麼研究成果 倒是搞小團體內鬥很行 這種人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