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母親辛苦了
台灣沒有絞刑
而且重要的是
台灣法官可能判無罪
1性衝動是身體本能,無法控制
2沒有路燈,太黑,失手殺人,並非本意
3最重要是可教化
絞刑,真的別想了
※ 引述《shiwenli (別哭)》之銘言:
: 女兒魂斷台灣 母盼凶嫌被判絞刑「一命償一命」
: 2020-10-31 06:11 中央社 / 雪邦31日專電
: 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遭勒斃的鍾姓女生母親說,她希望可以見到殺害女兒的凶嫌,因為
她
: 很想知道女兒死前的最後一刻是怎麼樣的。
: 鐘母昨晚哭著對中央社說:「我想知道凶嫌到底對我女兒做了哪些事?他有沒有把我女
兒
: 虐待至死?就算知道了答案我不能怎樣,但我還是想知道。」
: 「我希望凶嫌被判絞刑,那麼就可以讓他知道被勒死的感覺是多麼難受。一命償一命。
」
: 她說心裡雖然知道凶嫌也是別人父母的孩子,就像她的女兒一樣也是有爸爸媽媽的,但
她
: 永遠沒辦法原諒對方。
: 「我女兒好好的一個人就這樣沒了。她是我唯一的女兒啊!」
: 受害的鍾女在家排行老大,還有2個年紀分別為22歲和17歲的弟弟。父親是一家建築公
司
: 的董事,也是砂拉越第三大城市詩巫的客家公會前主席,在當地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 鍾母說女兒明年畢業,家人已經計劃好若沒有疫情就要到台灣參加畢業典禮,「我的父
親
: 很疼我女兒,他一聽到消息整個人癱倒在地上,站都站不起來」。
: 對於長榮大學處理女兒事件的方式,鍾母坦言很不滿意。
: 鍾母說女兒是在28日晚上約8時40分失蹤,女兒同學聯繫不上人後並沒有告知鍾母,而
是
: 在11時許自行報警,但長榮大學卻到29日下午3時許才和鍾母聯繫,「為甚麼學校這麼
遲
: 才通知我?」
: 到了晚上9時42分,女兒同學發訊息告訴她說警察要了女兒的梳子和日用品驗DNA,「我
一
: 聽,心就一直往下沈,覺得大事不妙,向學校詢問時學校只說還在尋找女兒」。
: 「我請學校不要隱瞞我,好消息壞消息都一定要告訴我。到了晚上10時許,那時候應該
已
: 經找到屍體了,但校方還是沒有通知我。」
: 為了得到鍾女的消息,鍾母上網找長榮大學附近的歸仁派出所電話號碼,打越洋電話詢
問
: ,從歸仁派出所得到偵查組的電話後,又再打過去,「我就一直打一直問,究竟打了多
少
: 電話、打了多久我也說不上來」。
: 因此,當長榮大學終於打電話通知女兒死訊時,鍾母說她已經完全無法控制情緒了。
: 「還有一點我非常不滿意的是,為什麼事發地點在9月30日就有女生險些被擄走,可是
學
: 校卻沒有發布?為何沒警愓學生?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 鍾母憶起女兒當初選擇到長榮大學就讀的原因,「女兒在砂拉越就讀的衛理畢理學院和
長
: 榮大學及紐西蘭一所大學是妹妹校,女兒就讀的專業文憑課程和這兩所學校可以做學分
轉
: 移。女兒比較喜歡台灣,除了都是華人外,她說台灣和大馬比較近,學費也便宜一半,
而
: 且台灣非常安全」。
: 鍾母說女兒生前很活潑很獨立,很喜歡參加學校活動,人緣很好。剛過的暑假因為疫情
關
: 係沒讓女兒回家,最後一次見到女兒是今年寒假,沒想到卻是最後一次。
: 詢及鍾父會不會如鍾母般想和凶嫌見面,「不會。我不會去看垃圾一眼。我也不會諒解
或
: 原諒他,這是不可能的事,他破壞了我們的家庭,既然凶嫌奪走我女兒的性命,我希望
他
: 也賠上他的性命,一命償一命」。
: 這次去台灣,他希望能夠到女兒生活過的地方、走過的地方看一看,參與她人生最後的
生
: 活。不過疫情當下,他也不知道這個願望能否實現,「現在最大的心願是把事情處理好
,
: 把女兒的骨灰帶回家」。
: 不過他擔心從台灣回到大馬後需要隔離14天,可能就無法處理女兒的葬禮了,「其實我
也
: 不是那麼急著辦葬禮,女兒的骨灰就算在家裡放十天、放一年都沒關係,他是我的家人
,
: 我不會避忌」。
: 鍾父說這是他第一次去台灣,也是最後一次去台灣了。
: 「我以為我去台灣是去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我們真的不希望是這樣帶女兒回去的,我
們
: 希望是她陪我們蹦蹦跳跳的回去。我以後不會再來台灣,這是一個傷心地。」
: 鍾父說,他當初就不希望女兒出國唸書,「我只希望她在我身邊。我之所以允許她出國
,
: 是想讓她過她想要的大學生活。」
: 「我對教育的態度和別人不一樣,教育夠用就好,我不會允許女兒為了教育而離鄉背景
,
: 所以我不在乎她的成績好不好,我不想給她壓力,我只想她快樂成長。」
: 他說小兒子前些天才要求要到澳洲唸書,但女兒發生了這樣的事,他不會允許兒子出國
讀
: 書了。
: 鍾女的父母是於昨晚10時15分從砂拉越古晉國際機場飛抵吉隆坡第二國際機場,並由大
馬
: 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署理會長洪進興接機。今天洪進興將協助兩人申辦赴台簽證手續、
檢
: 測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等,兩人已確定將於11月1日搭乘華航班
機
: 赴台。
: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68/4977630?from=udn-catelistnews_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