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鍵盤心理師,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安置的這件事,非討論新聞這個個案,而是讓大
家瞭解安置普遍的狀況。
如果有鄉民是社工的也請幫忙補充或指正。
首先請大家先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
「安置了,然後呢?」
被安置的孩子大多兩種來源:
1. 法院安置:兒少犯法後藉由安置到特定機構去生活;雖然人身自由受到一定限制,但
是可以像普通學生那樣到一般學校上課,就比較像換個生活環境來導正行為。
2. 社會局安置:就大家一般認知到被不當對待的小孩,或者是因為經濟或緊急狀況需要
安置協助。
以是被不當對待的孩子來說,當高風險的事情發生後,可能會先被緊急安置,如果狀況沒
有好轉,則會開始著手安排長期安置。
長期安置會去那裡呢?會分為寄養家庭安置與安置機構安置兩種。寄養家庭就像大家一般
知道的那樣,安置機構則像育幼院那樣。在寄養家庭的孩子,至少還能過家庭式的生活;
在安置機構的孩子,就是像住宿學校、服役那樣的團體生活形式。
這些孩子通常也不會是太好照顧的孩子,因為童年時期被家長不當管教、疏忽等等,有些
孩子可能發展遲緩,或者因為負向的家庭互動帶來創傷,出現情緒、行為等等議題。
安置的孩子通常會先去寄養家庭,在安置期間社工、心理師等會試著進行家庭修復,包含
對家長的親職教育,對孩子的創傷處遇、情緒行為問題處理等等,希望能夠在外力的協助
下,家長跟孩子能重新學習怎麼,好好在一起。
但事情也不見得能那麼順利,如果家庭關係仍沒辦法有所改善的話,孩子就可能被持續安
置下去,甚至是家長最後被剝奪親權,孩子由社會局一路安置到成年。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安置了,然後呢?」有時候我們會碰到家長認為孩子是累贅,被安置
剛好幫他把責任丟掉,就不去申請會面,因此根本也無法進行後續返家的評估。這些家長
不來申請會面返家,政府也沒辦法逼他怎樣,最後就是被剝奪親權,孩子回不了家,剛好
家長也不見得希望他回來。
然後因為寄養家庭不見得有辦法照顧青少年(無論是寄養家庭本身意願,或者照顧的難度
、問題的複雜度上),因此當孩子準備上國中時,通常會轉到安置機構去。安置機構就是
團體生活,孩子在青少年時期需要自己個人空間的隱私時,你必須跟室友住在一起,並且
根據機構的作息生活。
國高中生放學、放假跟同學自由出去玩的生活,通常對在安置機構的孩子來說是很不容易
的。就想像一下,孩子要過著像當兵的生活整整六年(國中+高中),對青少年來說真的是
很大的挑戰。
而這些孩子通常是沒有機會再擁有一個新的家的,年紀較大的孩子被領養的機會非常低。
這些孩子的同學所擁有的日常家庭生活,對長期安置的孩子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另外,這些安置機構本身也有不穩定性。目前大部分的安置機構,都是私人單位經營的,
如果本身體質健全良好,至少還能給孩子一個安穩環境;但機構可能自己就問題重重,人
員流動率高、專業能力有限等等等,因而影響到安置孩子的生活。
所以有時候真的陷入兩難,孩子處在高風險家庭,安置可能可以幫他離開這些不當的對待
。但是「安置了,然後呢?」孩子回不了家,要在機構中待到成年,對孩子來說又真的是
比較好的選擇嗎?
無論是留在原本的家,或者是轉到安置機構生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是很大的影響,到
底什麼樣的安排對孩子最好,真的是很難很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