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chitsuite (冷靜點)》之銘言:
: 很多哲學家往往都喜歡用辯論的方式來探討一件議題不管在真理規則上還是道德範疇上的
: 合理性
: 透過批判以及有條理的思考模式來與對方把道理「爭論出來」
: 雖然辯論這種東西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對錯問題,有的時候為了討論出事情的合理性,按照
: 一貫的邏輯去糾出對方不合理之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或許就科學研究的精神層面
: 而言應該算是個不錯的討論方式吧
: 但是就「情感」面而言,辯論往往會讓彼此感到極度反感與厭惡,也會讓人覺得很厭煩
: 辯論甚至會讓彼此辯得沒完沒了無法跳脫出這個無限循環裡,終究反而得不出任何合理的
: 結論
: 有時候在外人眼裡,辯論就像是在「鑽牛角尖」,永遠都鑽不出結果來,也不懂得去彈性
: 的處理一件事
: 甚至有人會誤以為辯論是個「為反而反」的行為,但實際上辯論是用一連串強而有力的思
: 考邏輯和推斷能力去跟對方反駁並提出自己合理的見解
: 由於很多哲學家都傾向以批判性思維來對某些議題進行長篇大論的辯論
: 那麼是不是可以因此推測出很多哲學家其實就「情感」方面而言會因為常進行大篇幅的辯
: 論行為而被人所討厭?
: 有沒有大家對哲學家看法的八卦?
以你的標題來說:答案是 是
而且跟是不是哲學家關係不大
兩個人在同一建議上有不同結論的時候,常常會進入言語交流
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先從動機的不同定義兩種交流模式
(1)討論:為了找出致使兩人得出不同結論的原因
(2)辯論:為了維護自己選定的立場
這兩種模式,都會有質疑和解釋的過程,但走向會差很多
最明顯的是,目的是辯論的人,在發覺自己選定的立場看起來有矛盾的時候,
話會越講越不清楚,然後讓整個交流進入迴圈。
最常見的手段就是「人家問他A問題,他反丟一個B問題」
這種就很容易進入迴圈,所以奧勒岡辯論規則也禁止這種行為
而目的是討論的人,會傾向讓所有的敘述越清楚越好
什麼鑽牛角尖、弄不出結果來,這不是哲學家造成的,
而是有人他就是來辯論的,是來告訴你「他不是錯的」,
所以會竭盡所能地針對其他人所有的疑問想出各種對抗方針
這種情況很常見的原因是:對大部分人來說,承認自己講錯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