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的產值約為280億「美元」/一年
約等於 「8兆4000億台幣」/一年
資本市場大概分走了一半錢,剩下的一半給整個電影的供應鏈分錢
包括軟體、設備、演員、劇本、各種小道具供應鏈等等大家分
規模要夠大,才會開始產生專業分工,專業才會劃分的夠精細,產生正向循環
(亞當斯密國富論以來的定理)
也就是養出美國等級的世界第一流電影產業產業鍊,一年要花4兆台幣
台灣一年的國家總預算是2兆台幣
台灣國片目前的總收入是 0.0007兆台幣
所以你現在看到的台灣電影極其貧弱的產業鍊
是 0.00035兆台幣的規模,產生出來的結果
今天魏德聖自稱要募40億台幣,也不過是 0.004兆台幣
只佔美國電影產業鍊的 1/1000 水準
這種杯水車薪的「煙火」,可能只會做出美國 1/5000 的水準
在現今全球化的時代裡,台灣觀眾每天看美國日本的高水準作品
鑑賞水準已經很高,你製作出未達水準的作品,就算搞民族主義,也不一定有人買單
而且美國的電影產業鍊已經分工的非常專業
所以他們什麼東西的成本,其實都比你低
美國的建模成本比你低,做小道具的成本比你低,僱專業演員的成本比你低
有好劇本的機率比你高,成本比你低
在台灣,不具備 know-how 的情況下,要搞從零到一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難度
就像太平洋的島國斐濟,有個路人突然跑出來說「斐濟不小,人才擠擠」
「我們要有志氣,大家把錢給我投資,我們在斐濟設置晶圓廠,一舉追近台積電」
這大概是同等級程度的困難
反正台灣也很有錢,40億不是出不起,投資人喜歡打水漂開心就好
只是這種完全無謀的風氣,一般人就傻傻別跟了
其實台灣很多時候很好笑,完全是井底之蛙的水準
無法承認自己就是一個小國,而且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小國
再來就是眼裡完全不清楚其他大國的水準,然後也不把其他的小國放在眼裡
實際上這個地球上,沒有自己電影產業鍊的小國家到處都是
捷克、斯洛維尼亞、葡萄牙、比利時,以下省略七十個
他們就是拍拍小成本電影,專注於劇本,專注於說故事
照樣過得很好,國民有尊嚴,幸福快樂
人有時候就是太自卑,才會整天妄想要超英趕美
然後又不肯踏實的鍛練基本功,每每妄想一步登天
在那邊進行一些荒謬的計畫,完全沒有基本的數字概念
也對自己與全球業界一流的水準毫無自覺
台灣這個地方的心理狀態大概就是中學生水準
比巨嬰好一點,但也好不到哪裡去真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