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都是一體兩面 只講缺點有所偏頗
台灣是出口導向 意思就是內需撐不起現有經濟
看看當年的經濟奇蹟 即為大量代工出口
而臺灣主要的難題 在於那個不可描述的集團
當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成員國免除關稅的情況下
無法加入的台灣 成本就是極重要的一環
*wiki 關稅加權平均
*中國3.83% 日本2.51% 歐盟1.79% 美國1.66%
關稅看似不多 但所謂優質企業稅前淨利率要達10%以上
*企業收入-支出=稅前淨利
*稅前淨利/營業收入=稅前淨利率
大家都是優質企業每年賺10%
人家不用扣關稅 你扣下去
研發不要錢?聘僱不要錢?開拓通路不要錢?
企業要生存必須維持競爭優勢 或至少不比人差
這時匯率調控就緩解了出口遇到的關稅問題
*白話:不控匯率 臺企無競爭力倒一堆 失業率大幅上升
只能說央行調控匯率 是各方妥協的結果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阻礙台灣加入國際協定的某個不可描述的集團
當然政策一體兩面
不可否認書中提出的問題
但根本問題不解決 依究只能治標
而非單純的貨幣升值 即可達成企業轉型&加薪的美好想像
——以下回應推文質疑——
這一年出口賺錢 意外的因素佔大宗
疫情流竄 原物料&各國開工狀況皆不理想
台灣身為平行世界自然異軍突起
對於國家總體政策 這樣的突發影響是否長久?
以及是否應做出對應的調整 這有待專業討論
個人立場很單純 根本問題沒解決 勢必得有妥協的方式
當然有妥協就有扭曲
亦即[企業賺錢 會增加投資 環境保育 員工加薪]也是單純的美好想像
但也無需將把企業經營者都當作敵人
台灣仍有許多優秀的企業經營者 為了全體員工的生計在努力
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 也是企業不敢任意灑錢的原因之一
而這些提下去 就偏離主題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