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新聞,
連線記者們紛紛戴起透明壓克力眼罩,
防的,應該是氣膠傳染。
根據實證醫學,
身體有角質層之處,都是天然屏障,
所以,凡是病毒可能會直接碰觸到「黏膜層」的時機,
較可能是防疫破口。
除了不戴口罩,
目前我們的個人層次防疫、還可能有哪些具體的破口呢?
先提兩個大家很少注意到的:
(一)同桌吃飯,不用公共筷匙(以下簡稱公筷母匙)!
如果感染者當著大家的面狂咳、或是一直流鼻水打噴嚏,
在這種敏感時機下,大家都會先告退了吧,
但可怕的是,COVID-19約有四成是無症狀感染者,
他們的口水及鼻咽分泌物,
在病毒感染的活躍期,卻仍是充滿了病毒,
同桌吃飯時,無論在家、或是在外,
只要無症狀感染者把筷子在盤中多撈兩下,
之後的人,中鏢的機會有的是。
其實,不只COVID-19,
流感、腸病毒、以及很多的呼吸道病毒,
都可以從這個方式傳染,
但,自從台灣公衛和醫界,
認為台灣的國病B肝、主要不是透過共餐感染後,
「公筷母匙」就逐漸式微了,
殊不知,很多病毒感染,就是從這裡找到破口的,
包括COVID-19!
所以,為什麼旅行團、歌唱班,
一群人被感染…
難道大家不知道對有感冒症狀的人、閃遠一點嗎?
其實這個共餐之中、大家交換口水和鼻咽分泌物的破口,
政府一直疏於宣導。
所以,不管COVID-19還會在台灣撐多久,
即日起,同桌共餐時,
務必務必,要用公筷母匙!
(二)眼睛癢,手指直接去揉!
手部沾染的病毒,
本身不會穿透手的角質層,
但是,眼睛不舒服、眼睛癢,
很多人下一個動作,
就是舉起手來揉眼睛。
這其實,是很多人在公共場所,
被傳染呼吸道病毒的重要破口!
在醫療院所之外,
這道破口的影響,還遠遠大過於病毒氣膠的傳染,
但是,少有人注意這點!
所以,與其請化學兵消毒社區、道路,
還不如請清潔阿桑,
用漂白水把社區門把、電梯按鈕定時清潔來得重要!
更不如我們每個人,
避免用未清洗過的手去揉眼睛來得重要!
類此,
避免用未清洗過的手去挖鼻孔、或是拿食物吃,
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只是這兩者,在戴口罩時,一般是不會做的。
分享完了!
再請大家分享一下,
除了不戴口罩,
您所想到的個人防疫破口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