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就算校正回歸有理 CDC這禮拜作法合邏輯?

作者: freedomwing5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2021-05-23 09:30:14
「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
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
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
※ 引述《kuku321 (halipapon)》之銘言:
: 晚上一堆人開始發文,發圖洗FB,各種統計學老師都出來教大家什麼才是有效統計。
: 說要看感染日期才是真實狀況反應,這樣才有意義。
: 但我越想越不對勁,全世界都在報「確診人數」,當然就是看「確診日」為主阿。
: 台灣一直以來也是以每日「確診人數」為發布標準,那今天700人有什麼錯?
: 換個角度,好,說要反映真實日期狀況,改採「採檢日」,
: 那為什麼會只有今天的份是「採檢日」,前幾天案例還是繼續「確診日」在算?
: 我在FB提出了這疑問後,馬上一堆人開始來洗說這樣統計才反映現實,
就是一堆人還這樣自動自發的來幫政府緩頰,說這樣做
是符合科學符合統計學的
現在連那種爭執這個有什麼用,爭執就會有用嗎
還不如自己好好做好防疫
這種話都出來了
: 也有人幫CDC緩頰,前期資料應該是正確反映感染日的,
: 日感染300人後一堆人搶著檢驗,520/521人數爆表,超出負荷等等,
: 才會導致檢驗結果塞車到現在才出來,然後就回歸其他日期結算。
: 現在看來人數開始減少,沒有等比成長,謝天謝地疫情開始控制。
: https://i.imgur.com/gqqtKoh.png
: 但我還是越想越不對阿,如果是這邏輯,需要回歸的數字只會有521頂多520阿。
: 今天是回歸到516耶,那不就代表516時採檢量能就有問題開始塞車了?
: 那時候採檢站根本還沒那麼多,
: 如果這幾個採檢站快篩後分級別送PCR都能爆的話,517~520根本天天都有回歸案例了,
: 怎麼會現在只有522的份需要回歸呢?
: 可是我們現在看回歸就是只有522回歸,然後把數字加回「確診日」列表中,
: 海外常拿來觀察疫情是否收束的統計數據是「7日內平均確診數」,
: 你兩種不同標準的加在一起這表不就壞掉沒用了嗎?
: 就算要通通改採「採檢日」來反映真實情況的話,
: 最起碼5月初大甲媽、諾夫特、萬華、母親節等醞釀爆發期就開始回歸了阿,
: 這樣大家就能很清楚5月初什麼時候開始有人不舒服採驗,人數成長趨勢等等統計判別,
: 把這感染日的表列出來我絕對雙手雙腳贊成,可是現在這表是三小?
: https://i.imgur.com/gqqtKoh.png
: 「感染日」混在「確診日」的表當中,這有什麼統計意義,拜託統計專家解說一下。
: 而且521 CDC的公告在這:
: https://i.imgur.com/STqbvWx.png
: 這裡315例就已經是寫說是5/8~5/20發病/採驗的結果資料。
: 用今天這記者會邏輯,CDC不就帶頭散布假消息?
: 更別說境外人數在CDC報告裡都有說隔離期間,期滿採驗幾月幾號採驗,當天確診,
: 這些人數都不用回歸,你相信本土都有回歸處理?
: 另外要回歸也不是不行,那些回歸人數怎麼沒有公布感染鍊明不明?
: 那些人一回歸,前幾天感染鍊明不明的比例應該都會有所變動阿,怎麼都沒有相關說明?
: 而且感染鍊明不明,用地緣來分符合邏輯性嗎?
: 會不會送個UberEats騎車經過萬華感染都會被當成茶店傳染鏈?
: 如果是這樣的話,萬華萬人感染也通通是萬華感染鍊,可防可控,這樣OK?
: 今天700人,只要有350人感染鍊不明就過50%門檻,你單拆522回歸是想稀釋嗎?
: 怎麼就今天沒公布感染鍊?
: 如果350人感染,確診率3%,每天PCR檢驗1萬人大概就是上限的話
: 那不就是每天都350人上下是極限,
: 台北人先把萬華框出來,新北人再把中和框出來,那廢話天天都不會過50%阿。
: 這種分級制度真的是有符合現狀的滾動標準嗎?
: 為什麼還不知道疫情控制下來沒得這時間點CDC就信誓旦旦說不會4級不會封城,
: 是寫好答案才開始發考卷嗎?
: 是不是稅收問題,美國發10萬、日本發3萬、台灣發三倍券。
: 現在日本歐美等對於強迫調整民間店家營業型態跟時段都有數十萬元每月補助,
: 但是台灣財庫發不起,怕一封城,存款跟收入中位數都少到可憐的台灣人民要排隊上吊,
: 看看川普,怕明年不用選舉,所以一開始就打定主意不封城呢?
: 以上內容跟現在各處洗白的「新名詞讓大眾難理解」都沒關係,
: 還真的有人在FB回我
: 「原本通報傳染病的流程就很複雜,有很多步驟,
: 不只是檢驗塞車,還有行政流程的問題,後來都簡化才排除。」
: 一直叫我看這個影片
: https://youtu.be/0RyT-ZvD3pg
: 可是靠杯,這影片就沒有回答我這些問題啊,
: 為什麼就是不肯跟我討論一直說複雜叫我看影片???
: 大家真的認為CDC以上做為有是符合防疫邏輯的作為嗎?
: 通通都是名詞太複雜的問題而已?
: 趁清晨人少誠心討論。
我自己的想法也產生了一個一樣的問題
CDC沒有詳細告知各案例是依照什麼標準放入每日的確診數中
在爆發以前個位數時期做法每天的數字都是反應前1到2天的案例
但並未告知是用「確診日」、還是「發病日」、
還是『各醫院將資料登錄上中央建置的「傳染病通報系統」』
將個案完整情形報告交到CDC的那一天作為認定依據。
而這一周來的數據在CDC公布的圖卡上其實也能看到會附註發病日或採檢日,
然後加註一段日期區間,大多是7-10天為單位,例如以5/22這天的官方圖卡來說。
https://www.facebook.com/TWCDC/photos/pcb.10159095822858407/10159095822553407/
從說明裡我們只得知5/22這天321例的部分,發病日/採檢日的區間是5/10-5/21
「校正回歸」400例的部分,發病日/採檢日的區間是5/07-5/20。
這邊出現的問題就是,那請問321跟400的的每日確診數字,
到底是依發病日還是採檢日作為每日公布依據,
如果每日確診案例的認定方式裡面包含了發病日跟採檢日兩種因素
這樣的數據是為了反應什麼指標,
對一般民眾來說目前能得知的其實只有公布的染疫總數能做為參考,
過去每日的確診數字反應出的現況究竟是什麼可能令民眾感到困惑,
過去每日的數據代表的意思不再只有1.2天報告有時間差的變數,
確診數破百後這些各案是因為什麼依據而回放至過去的日子,
我想說明有所缺少的部分是不是就在這裡,如果CDC有說過確診數是按照何種
標準列入的,也麻煩提供出處及來源,感謝。
這次反彈這麼大我想還是在於
1.這是疫情的緊張時刻,所有人都蠻緊繃的。
2.過去的經驗教會大家通常新名詞出現的時候通常是在搞事。
3.記者會才剛開始開但已經可以看到各式精美圖文作家跟
急著說都是地方政府在搞事的熱心民眾跟粉專。
資料數據這件事其實只是小事,只是這種非常時期
加上上面那些因素,不滿的情緒自然升高。
最後,
每個人都是這個臺灣這塊土地的一份子,
無論有什麼樣的政黨傾向、有什麼深仇大恨,
這種時刻都需要所有人共同遵守公衛措施的防疫規範,
每個人都可以是抗疫英雄,也都可能是防疫破口,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順利度過,Namaste。
引述一下應該是改編自學者張雪忠網誌的一段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A0%E9%9B%AA%E5%BF%A0
在反送中時期被香港朋友大量轉發,
現在我想這段話很適合臺灣人自己捫心自問
「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
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
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
https://www.facebook.com/factcheckhongkong/posts/290517682340431/
柏拉圖沒有說過的言論自由金句
網上曾流傳一段文字,聲稱是著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對於言論自由的看法。該段文字全
句為「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
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如
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
但實際上,全段文字沒有列明出自柏拉圖的哪一本著作,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柏拉圖曾經
說過以上的話,而柏拉圖的著作中,亦沒有找到相同或類似的說法。
這段文字的流傳可追溯自今年2月初,當時被稱為武漢肺炎疫情「吹哨者」的眼科醫生李
文亮染病逝世,這段文字便開始出現在網絡上,並被多番轉載。微博上有演員轉載該段文
字以向李文亮致敬、香港「連登」LIHKG亦有轉載。而時事評論家李怡在2月9日在蘋果日
報專欄發表題為「世道人生:大災難」的文章中,亦引述了這段網上流傳的文字;其後,
學者沈旭暉於Facebook上亦轉載了李怡的引用,貼文更被分享超過3000次。到5月中傳出
人大將立港區國安法的消息,引起港人對言論自由的憂慮,該段文字在網絡上再被引用和
分享。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Annie Lab調查發現,前三句「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
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
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可以在一位名為張雪忠的中國內地學
者2015年發表一篇有關法治和言論自由的網誌中,找到相似的用字和句式。對比兩段文字
,的確都可以找到「尖銳/激烈的批評」、「溫和的批評」、「沉默」、「讚揚不夠賣力
」等相同的字眼,而整體結構上亦用了十分相似的修辭手法。雖然兩段文字並非一模一樣
,但仍可相信張雪忠的文章是這段文字最初的出處。而在網上也可以找到清華大學法學院
教授何海波於2019年的一段申辯中,在結尾有引用疑似重組張雪忠的文字的版本,惟沒有
註明出處。到了2020年1月在網上找到的版本,則加上了最後一句「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
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和強加這段文字於「柏拉圖」。
相關連結:
Annie Lab調查報告:https://medium.com/....../misleading-popular-freedom......
LIHKG貼文:https://lihkg.com/thread/1886489/page/1
「演员刘振zz」微博:https://www.weibo.com/1288002502/It48A2L9y......
世道人生:大災難 - 李怡(蘋果日報專欄):
https://hk.appledaily.com/....../WPRS7SSKFH3HK4SWJSYNYCVRIM/
沈旭暉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posts/3046815455352584/
張雪冬網誌(2015年):http://post.blogchina.com/p/2630838
作者: radi035 (阿富)   2021-05-23 09:35:00
爭執就會讓721 變成321了 你看多magic
作者: Lailungsheng (原來我是蕭遠山...)   2021-05-23 09:37:00
唉....
作者: cramwall (等待)   2021-05-23 09:39:00
後面有關言論自由那段好有感覺
作者: ShaiMo (雙倍奶茶)   2021-05-23 09:45:00
現在數據真的能反應實際狀況嗎 不會又出現其他"校正"嗎?就只是覺得沒講清楚的就把它講清楚 不要打迷糊仗
作者: jones2011 (σ゚▽゚)σ)   2021-05-23 09:48:00
好笑點是什麼?感染日?發病日?採檢日?確診日?如果是為了疫調,離感染日最近的是採檢日沒錯但指的是有客觀日期,不需亂猜的前提但既然開了校正這個前例,那之後都只是back log趨勢降低不代表啥,這幾天的back log還沒算不是嗎
作者: ShaiMo (雙倍奶茶)   2021-05-23 10:00:00
的確是 畢竟誰也不知道已經公布的數據是不是還會有"校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