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nnom (桂)》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環境資訊中心
: 2.記者署名:
: 廖靜蕙
: 3.完整新聞標題:
: 向山致敬該追討責任了 玉山大火之後 山友自律與山林教育如何補救?
: 4.完整新聞內文:
: 電影《喜馬拉雅》(????;The Himalayas)描述了韓國登山家嚴弘吉(???)組織遠征
隊
: 的嚴弘吉不只一次提到,人與山的關係不是「征服」,而是有緣身在此山中的深刻感受
。
: 然而,台灣上個月的玉山大火,不但燒毀71公頃國家公園保護區,也燒出登山亂象。下
一
: 場惡火如何預防?資深山友也會犯錯,山林教育還可以怎麼做?不負責任的登山行為頻
傳
: ,向山致敬錯了嗎?
: 下一場山林惡火之前:與其禁止不如教導用火原則
: 森林火災不全然是登山活動用火不慎而引發,此次肇事者雖自稱是不慎踢倒爐火,卻留
下
: 重重疑點,有待檢警釐清。然而,登山用火的界線為何?禁止用火,真能預防下一場惡
火
: 嗎?
: 依據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公告禁止事項,園區內的聚落依據相關規範,原野地除了調查
、
: 公務或民眾活動所需的必要維生,其他一律禁止;目的不外乎避免危害生態環境及影響
遊
: 憩品質。目前取暖、照明都有保暖衣、手電筒等替代方案,唯有炊煮,仍免不了明火。
: 只是,明令禁止用火,也使得公部門失去了用火安全的宣導立場,處境極為尷尬。台灣
千
: 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即指出,森林用火即使禁止,仍無法監督;與其禁止,不如
宣
: 導如何使用以及妥善管理。
: 小小的、夠用的火,才能靠得近
: 具有20年登山經驗,從事登山教育的林乙華表示,登山用火分兩部分,一是正確的爐具
操
: 作,二是認識野地升火的技巧與風險,包括選擇炊事的地點、架穩爐具、安全地裝置燃
料
: 與點火,以及炊煮時的爐火安全管理等;而登山煮食已有易攜帶的登山用爐頭、燃料,
並
: 不須就地取柴升火。
: 長期推動山林教育的「希望青少年多元適性發展協會」秘書長鄭廷斌說,美洲原住民的
智
: 慧中提到,「我們原住民,在山上都只是生個小小夠用的火,所以我們每個人圍坐在一
起
: ,身體靠得很近,心與靈也跟著接近。但你們白人(或漢人),生了那麼大的火,彼此
的
: 距離也很遠,心也很遠。」
: 他以此說明用火的智慧,夠用就好,又節省燃料、木材,要熄滅也容易,更減少了大型
營
: 火對土地與自然的傷害。
: 阻亂象 玉管處研議供餐供宿、登山服務產業
: 如何降低用火需求與避免相關災害,玉管處處長鍾銘山說,登山會遭遇食宿問題,一些
大
: 眾路線,如玉山、嘉明湖(界斯茂)、北大武,也因此延伸出許多佔地為王、私藏生財
工
: 具等行為,雖有禁令,卻無法杜絕。
: 幾座高山型國家公園,也與森林行政主管機關林務局討論,如何在大眾路線上的既有設
施
: 以及未來規劃的山屋(如雪霸的三六九、七卡、嘉明湖、大武山、天池和排雲)增加床
位
: 之外,統一委外供餐,提供山友食、宿付費服務;這些服務也可委外,交由具公信力的
協
: 作公司辦理。
: 鍾銘山指出,已有數個由原住民或部落自組、漸趨成熟的登山協作公司,不但能承接委
託
: 供餐,還能提供嚮導和揹工服務,提供一些願意付費的商業團、自主團聘僱。目前教育
部
: 與山岳協會也合作推動嚮導證,制度成型後,預期將替代掉佔地為王的亂象。
: 資深山友為何仍犯錯? 登山不該停留在知能傳授
: 5名登山客之中,不僅有前任檢察官,領隊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專門委員喬建
中
: 更是出身台大登山社的登山老手,因大意釀災,讓外界不解何以如此。
: 幾位受訪山友認為,登山老手若只是具備知識和技術,以征服群山的心態,缺乏珍惜土
地
: 環境的意識,就可能毫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影響。
: 「一些登山好手確實能進入一般人難以到達之處,這也意味著,他們有機會破壞一般人
破
: 壞不了的地方。」鄭廷斌感慨地說,這些地方很難以法令規範,更需靠自我約束、同儕
壓
: 力以及社會輿論;或過去原住民有類似的傳統禁忌,例如泰雅族的傳統社會規範、道德
禁
: 忌Gaya,並內化為行為準則——只是這樣的規範已經消失了。
: 爬山也是一門課 台灣30年山林教育值得檢討
: 林乙華也指出,資深山友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讓如此珍貴的山林生態付之一炬,其實也
反
: 映出近30年來的台灣山林教育有待檢討。「爬山是需要學習的,而且最好按部就班。」
: 他認為,登山安全、環境保護等山林教育尚未深入全民教育,必須加把勁;而政府部門
除
: 了強調山林的旅遊產值,恐怕更該重視登山教育。
: 山友認為,山林教育能培養民眾對土地、山林及大自然的情感,但至今尚未普及。
: 鄭廷斌解釋,登山需要準備的層面很廣泛,包括物質、體能、知識,以及心理上的準備
,
: 並且因地制宜。前者諸如裝備、器材、食物、保持良好的體能、研讀相關資料,甚至當
地
: 的人文歷史,心靈上的準備則是一份謙卑、不破壞的心情,就像原住民傳統進入山林前
的
: 入山儀式,敬告山靈獲得庇佑。
: 此外,登山過程中,除了與同行者的互動,登山者是否好好的和自己或山林互動、感受
大
: 自然,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還是仍舊是聽著自己的音樂,和一群人打屁聊天,談論著
山
: 下的事?鄭廷斌以此供登山者自省。
: 媽寶養成記? 少了究責求償的「向山致敬」
: 「人為意外事件變多,是不是跟開放山林政策有關?」不少人心中有著相同的疑問。幾
位
: 山友受訪表示,支持山林開放之餘,也指出登山行為屬高度自律行為,向山致敬必須從
「
: 心」出發。
: 向山致敬中,對於「責任」定義為「責任承擔,觀念傳播」,除了完成《國家賠償法》
修
: 法、各縣市修正登山管理自治條例以及提供保險商品,但若因此造成山林受傷,則隻字
未
: 提,依舊是以《森林法》來究責求償。
: 只是,引入大批民眾進入山林,相對的事端增加、疲於奔命的救災人力與國家資源分配
的
: 傾斜,也屢次讓大眾見證。對於頻頻出錯的現象,鄭廷斌認為是陣痛期,應從中學習、
建
: 立對待山林的態度。
: 如哈佛學者威爾森(E.O.Wilson)所言,「人類有親近大自然與動物的欲望」。鄭廷斌
說
: ,人類原本就是生活在自然中,親近自然是人的天性。人們靠近自然山林,在國外幾乎
不
: 受到限制,甚至鼓勵民眾取得親近大自然的知識、技能,培養合適的態度,為自己的行
為
: 負責;台灣反而因封山,阻絕國民親近自然,養成民眾的媽寶心態,不只無從學習體驗
,
: 還要政府為個人登山遭遇負責。
: 最高峰離我們更近 登山責任意識應更高
: 「向山致敬」之後,公部門不能再以危險為由,限制人民登山。不但修了《國家賠償法
》
: ,明訂國家須善盡告知責任,並提高、加強通訊品質。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為
此
: 砸5000萬在玉山北峰設置完畢通訊基地,方便民眾打卡、拍網美照,相較之下,山友又
該
: 負起哪些責任?
: 「最好的向山致敬,是進入自然山林之際,時時帶著責任意識,並盡可能彌補、減緩自
己
: 對山的影響。」徐銘謙重申,爬山是為了親近大自然,也應負有保護山林的責任,補償
因
: 登山行為帶來的干擾與破壞。
: 抱著戰戰兢兢、惟恐造成山林的傷害,這種作客的心情與態度來接近山林,而非將自己
的
: 舒適凌駕於大自然的秩序之上。
: 鄭廷斌認為,責任須發自內心才有用。若缺乏內控,外在怎麼管理,也只是上有政策、
下
: 有對策,應付了事。他認為我們應培養對土地、山林、自然的情感。「就像我們對家人
、
: 喜愛的人的感情,不忍他們受到傷害,會擔心難過也會保護。」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002100172_5d9b1a11b2_b.jpg
: 嘉明湖。本報資料照。彭瑞祥攝。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2743246_71dfb857de_b.jpg
: 登山煮食已有易於攜帶的登山用爐頭、燃料,並不須就地取柴升火,但仍需要謹慎用火
。
: 圖片來源:台北市出去玩戶外分享協會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2038797_3921af07c1_b.jpg
: 「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為無痕山林原則之一。營地用火須在火圈外圍設置不可燃的
界
: 線。攝影:吳宜靜。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3519914_75dfda8fb2_b.jpg
: 熱門登山路線上的山屋多半設有供餐服務。圖為九九山莊。圖片來源:台北市出去玩戶
外
: 分享協會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0199397_e14d136f36_b.jpg
: 水漾森林不知哪位山友搭的帳篷,就任其留在原地。攝影:廖靜蕙。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1064848_7e04a59cfc_b.jpg
: 部分登山愛好者喜歡升起營火煮食。攝於宜蘭山區。攝影:李蘇竣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3809960_aac78e5ce9_b.jpg
: 徐銘謙呼籲山友,以作客的心情與態度來接近山林。攝影:吳宜靜。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https://e-info.org.tw/node/231366
: 6.備註:
: 向山致敬
: 「向山致敬」為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於2019年10月宣布的山林政策,以全面開放為原則。
「
: 開放」之意為「開放山林,簡化管理」,也就是政府不應該以危險為理由,限制人民走
進
: 山林。
: 「向山致敬」包含山屋、步道與營地等設備改善與維護,或簡化入山申請程序等,共有
「
: 開放」、「透明」、「服務」、「教育」和「責任」等五大政策主軸。此政策受到登山
團
: 體熱烈支持。
以自身曾每週頻繁出入山林一年多的經歷
不是說全部的山友都如此
但確實部分山友非常難管理、宣導教育
部分山友是那種有閒有錢
把登山當興趣的軍公教、退休人員
或是賣掉工廠享受人生的前老闆
談話間不經意帶有一股傲氣
年輕人你懂屁,很傲很傲的那種
比如我收到通報有低氣壓要進來
我被派去林道巡視+在出入口圍警戒線
雨他媽都在飄、風都在刮了
還真的被我在路上遇到有一位山友
他背著40L的包拄著兩支杖在走
遇到他的地點是個開闊地
容易走錯方向
所以我正在幾個樹之間纏警戒線
順便綁上我護貝好的一張A4紙
上面有我單位的求救電話與簡易的方向指引
我趕緊勸他中斷行程趕緊下山
他就走他的還邊走邊靠北說
「警戒線很醜,怎麼你們自己還破壞山林」
我懷疑他腦子是不是缺氧只好重複多勸幾句
他敷衍這回我說好啦好啦
我才繼續趕路巡查
幸好後來沒收到救援通報
還有
開吉普車到山坡公路邊
晚上擺個小桌、點個燈在讀paper的人
我勸他下山,他跟我說他只是喜歡被蛾圍繞
who fucking car你喜不喜歡
這個山坡有落石警告你他媽在衝三小
......很多山友是各領域人才
待人接物彬彬有禮
but,就是這個but
有的人真的很難管
而且也不是什麼蠢人
還會跟你在那邊
「法律不外乎人情」
「你幾職等?」
「不然你開罰阿~」
我...我...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