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援港兩年後:國安法流亡潮再起、台

作者: qazsedcft ( 蛋包飯 )   2021-06-30 01:07:51
1.媒體來源:《報導者》
2.記者署名:
文字/劉雅婷
攝影/楊子磊 余志偉
設計/江世民
3.完整新聞標題:
台灣援港兩年後:國安法流亡潮再起、台港關係動蕩,下一步怎麼走?
4.完整新聞內文:
港人家輝(化名)因參與2019年七一佔領立法會、理大圍城事件,流亡來台。(攝影/楊子
磊)
https://i.imgur.com/TbJheEp.jpg
7月1日是香港反送中運動佔領立法會兩週年,也是台灣投入國家資源對流亡港人提供人道援
助的一週年。據公民團體透露,台灣不僅在運動初期就最早開始救援港人,還很有可能是收
容全球最多香港政治難民的地方。而台灣援港兩年後,台港官方互動近乎斷絕,香港情勢仍
急劇惡化。山雨欲來,台灣還能如何繼續援助港人?
7月,對家輝(化名)的台灣本地同學來說,意味著期末考結束,暑假來臨。但對家輝來說
,藏在學生身分之下的流亡港人背景,讓他感到這是一個危機四伏、山雨欲來的日子。
走在台灣的大學校園中,家輝看起來就像一個普通大學生。但同學們並不知道,兩年前的7
月1日,他曾參與香港反送中運動最受國際關注的一場佔領行動,即七一佔領立法會。這是
香港歷史上第一次佔領立法機關的社會運動,他與夥伴一同進入,幸而得以全身而退。幾個
月後,他又進入香港理工大學支援抗爭,在圍城中僥倖逃脫,卻從此被不明人士跟蹤,身邊
戰友不斷被捕。
此後他來到台灣,兩年過去,他在台灣公民團體和陸委會的幫助下,進入台灣的大學就讀,
拿到學生居留。看似褪去流亡者身分,但台港局勢的每一步變化,都挑動他的神經。
港台相依,唇亡齒寒。家輝非常清楚這一點:
「我們都在同一個帝國的邊緣。」
即將到來的7月,適逢中共百年黨慶,地緣政治風雲變色。在過去兩個月中,國台辦與港府
多次發聲明譴責台灣干預香港事務,點名陸委會旗下的「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簡稱陸委
會交流辦)援港是「插手香港事務、支持庇護黑暴勢力」。香港駐台經貿文化辦事處在5月1
8日關閉、清空,台灣駐港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被迫撤員,台港官方互動幾乎斷絕。
這個被港府和國台辦點名的陸委會交流辦成立於一年前港版《國安法》生效之時,是台灣投
入國家資源來人道支援港人的開始。一年過去,截至今年6月28日,香港已有130人因港版《
國安法》被捕,包括上週起陸續被捕的7名香港《蘋果日報》高層與主筆。而自2019年以來
因反送中被捕的香港人已超過萬人,至少4成是學生。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簡稱經民連)研究員、流亡港人雜誌《如水》編委江旻諺根據私下網絡
觀察,推斷台灣迄今已收容了全球最多的香港政治難民。而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已有超
過7萬人離開香港,其中近2萬人選擇台灣。
家輝與不少在台港人都擔心,台港關係動蕩,難道真的是因為台灣援助自己和夥伴們?另一
位流亡港人阿峰(化名)則坦言,台海關係如此敏感,像自己這樣的流亡港人,會不會成了
北京用來攻擊台灣的子彈?而更重要的是,台港關係未來走向未明,台灣是否還要繼續援助
香港?
《報導者》在反送中兩週年之際,訪問多個流亡港人、在台港人團體、曾參與救援港人的台
灣公民團體,以及學者、現任與前陸委會港澳事務官員等,試圖為變局下的台港未來釐清4
個問題:
台港關係惡化,反送中運動及台灣援港行動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台灣何以成為收容全球最多香港政治難民的地方?
台灣援港兩年,進展如何,又面臨哪些限制與瓶頸?
台灣如何面對未來可能到來的新一批香港流亡者?又如何看待已在台生活的流亡者?
反送中運動及台灣援港,戳中北京敏感神經
https://i.imgur.com/s2re4dY.jpg
2011年,時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為香港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揭牌。該辦事處今年6月20日
已撤員,僅剩一名公務代表在港。(圖片取自陸委會網站)
6月20日,位於香港金鐘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7名人員因簽證到期返台,起因是港府自
2018年7月起,多次要求台灣駐港人員簽署「一中承諾書」,否則就不核發及續簽工作簽證

至此,台灣駐香港的官方機構陷入比港英時期台灣駐港的半官方機構「中華旅行社」更尷尬
的局面,僅剩一名公務員──經濟部駐港代表倪伯嘉在港,且7月底簽證也會到期。
對於事情演變至此的原因,陸委會、港府及國台辦有兩套完全不同的說法,而台灣援港的角
色成為焦點。
陸委會6月21日特別召開記者會說:「聲援港人民主自由,不應成為對台政治打壓的藉口」
。聲明說,台灣援港一是民主國家應有之義,二是《港澳關係條例》的規定,且從未介入香
港內部事務。
這一表態是回應5月21日香港駐台經貿文辦關閉後,香港政府的聲明。港府當日宣布暫時關
閉位於台北信義區的香港駐台經貿文辦,原因是「台方多次粗暴干預香港事務」,點名台灣
推出「援港專案」並設立陸委會交流辦,「為暴力示威者及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人提供支援
」。到了6月20日與21日,北京國台辦又兩次發聲明支持香港政府做法。
台港官方隔空交手,學者:背後是北京戰狼外交
台灣援港兩週年大事記
2019年6~7月
台灣民間團體開始人道救援香港抗爭者
2019年8月12日
總統蔡英文明確表示會以人道救援方式給予港人個案上的協助
2019年9月3日
總統蔡英文表示必要時基於人道考量協助在台港人
2020年6月13日
公民團體共同提出港人庇護草案
2020年6月18日
陸委會公布「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
2020年7月1日
「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正式營運
全面接手民團協助港人個案
2021年3月23日
公民團體推出「香港人權及民主條款」草案
呼籲政府強化援港機制
2021年6月9日
公民團體呼籲政府落實庇護機制法制化
2021年6月21日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人道援助專案會繼續,並隨情勢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回顧台灣援助香港的過程,早在2019年6到7月,反送中運動初期,台灣民間團體就不斷接到
來自香港抗爭者的求援。很少人注意到的是,台灣雖然沒有像歐美大國一樣制裁香港,但卻
是全世界最早提出人道救援港人。當年8月12日,反送中運動甫發生兩個月,當時的民進黨
黨部發言人李問就引述總統蔡英文指示,表示會以人道救援的方式給港人個案上的協助。
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王曦說,港人尋求援助的需求兩年來從未停止過,即使在台灣因為疫
情而封關之後,仍持續有港人來詢問。台權會、經濟民主連合、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公民
團體組建民間支援網絡,從2019到2020年7月,撐起了台灣安置流亡港人第一階段的工作。
到2020年6月18日,陸委會公布「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7月1日陸委會交流辦正式
營運,全面接手了民團協助的流亡港人個案,台灣援港正式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救援剛滿一年,台港關係就惡化至此。從港府與國台辦的聲明來看,台灣援助參與
反送中運動的港人,戳中了北京的敏感神經,似是台港關係惡化的直接原因。不過,曾在19
90年代參與制定台灣《港澳關係條例》的學者翁松燃說,眼下的局面背後,其實是北京「戰
狼外交」的延續,操縱台港間關係。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過,曾擔任港英政府及香港政府
中央政策組兼任顧問,也曾是台灣陸委會港澳研究小組委員。
他的多篇著作都記錄了,早在反送中運動和台灣援助港人之前,這種北京插手台港互設機構
的現象就屢次發生,包括1995年時任「中華旅行社」總經理的台灣駐港代表黎昌意被限期出
境,就是因為港英政府受到了北京的壓力。他以書面回覆《報導者》詢問,指出如今台海局
勢緊張,而香港更是「面目大變」,局面堪憂。
地理、文化、政治上的近因,讓台灣收容最多香港政治難民
https://i.imgur.com/71EVS2L.jpg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流亡港人雜誌《如水》編委江旻諺透過私下網絡觀察,推斷台灣迄今
已收容了全球最多的香港政治難民。(攝影/楊子磊)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推斷,台灣迄今已收容了全球最多的香港政治難民。綜合多個民
間團體的說法,台灣民團也很有可能是全球最早援助流亡港人的海外團體。
在國際上掀起軒然大波的兩起香港抗爭者偷渡事件,都與台灣直接相關,包括「高雄5人案
」和「12港人案」。2020年7月18日,5名香港人經東沙島偷渡到台灣,在高雄上岸後被當地
海巡扣留並安置,今年1月已證實到達美國尋求政治庇護。同年8月23日,12名香港人由香港
海岸出發,本擬偷渡至台灣,卻在經過南海海域時被中國海警截獲,羈押於深圳,判刑7個
月到3年。
江旻諺也是流亡港人雜誌《如水》編委,與各國流亡港人保持聯絡。他分析認為:「對香港
來說,台灣確實在地理上、文化上很近,好像期待庇護成為大家心裡的一個前提。」另外,
「因為政府那時候反應很快,所以來的人也很多。」
此外,在情感上,他發現不少流亡港人都覺得台灣是最親近的外國。「多多少少大家都來過
台灣,都認識一些關心香港的台灣人,台灣就變成大家在海外的交集。」
「當大家沒辦法回到香港的時候,台灣反而變成大家還可以回來的地方。」
而對台灣社會來說,「香港被中國打壓的那個距離感也很近」,他說。陸委會自2019年起多
次對台灣民眾展開民調,結果顯示超過6成台灣民眾持續認同台灣政府支持香港民主自由。
這種支持度直到今年3月的最近一次民調,甚至超過了75%。
https://i.imgur.com/iC5Qaha.jpg
而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民調則顯示,2020年12月,台灣民眾支持香港抗爭的比例為66.9%
,甚至比2019年12月的59.29%更高,雖然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街頭抗爭幾乎已停止,但台灣民
意對香港抗爭的支持有增無減。
此外,在中研院的民調中,近半台灣民眾支持為香港抗爭者提供政治庇護。民意支持度高,
民間團體援助早,政府也很早提出人道救援的意志,多重因素令香港抗爭者願意相信台灣,
依靠台灣。
https://i.imgur.com/wWiQ5nK.jpg
年輕流亡者,現實選擇有限
此外,也有現實的原因。台權會副祕書長王曦透露,來台灣的流亡港人通常沒有太多積蓄,
年輕人很多,也有未成年人。因為台灣生活成本相對其他國家較低,語言和文化與香港接近
,沒有較好資本的年輕抗爭者通常選擇很少,就會來到台灣。
以流亡港人阿峰為例,他在港時是從事基層勞動的藍領階層,英文不好,存款也很有限。他
自2014年雨傘運動開始參與社運,到2019年反送中,因為在抗爭現場蹤跡洩露,一度被港警
上門拘捕。比起歐美國家完全使用另一種語言,他覺得台灣起碼可以用中文溝通,大家都用
繁體字,相對容易適應。「台灣是最適合我的地方,我沒有什麼選擇空間,沒什麼好想。」
在通過審查後,他和另一位流亡港人家輝都得到了基本的生活援助,在辦手機、租屋時遇到
沒有居留證的問題,也有公私協力幫忙解決。
家輝說,剛來台灣時,台灣提供了許多「很細微但是很重要的幫助」。例如他申請學校時,
學校不清楚他的情況,要他回香港做學歷公證,也是台灣民間團體幫他找到相關部會,幫忙
跟學校說明。冬天寒流很冷,許多港人也捐衣服到台灣民團,讓他可以拿來禦寒。
兩年救援,進展與瓶頸何在?
https://i.imgur.com/ZPD1iPq.jpg
台灣援港兩年,民團曾多次倡議庇護法制化。(攝影/楊子磊)
民間第一階段救援,政府第二階段接力,台灣援港兩年,已發展出一套通用的流程。據《報
導者》採訪民間援港經驗,去年(2020)7月陸委會成立交流辦後,交流辦會協助流亡港人
循就學與就業兩種方式取得台灣的居留身分。
依《港澳條例》第18條與《港澳條例》施行細則第25條,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
急危害的香港人,應報請行政院專案處理。而在最近兩年的流亡港人援助中,這個專案就是
去年提出的「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
在現行流程中,流亡港人通過專案審查後,若選擇就學,他的後續安置就和普通港生在台就
讀、畢業工作一樣。依《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第16及29條、《
就業服務法》第46條規定,港生畢業後若想要留台定居,需要找到一份僱主營業額超過新台
幣1,000萬元或國際非政府組織等的工作,連續居留滿5年,且月收入要達到基本工資的兩倍
(註)。
若港人通過專案審查後,因各種原因無法就學,陸委會交流辦會建議及協助他就業,雖然還
未拿到居留證,但可由交流辦豁免一些必要條件,令僱主仍可合法地聘用他。但這種特殊例
外情形,需要流亡港人自行向僱主說明,為什麼他只有停留身分而沒有居留證,卻也可以合
法找工作?為什麼僱主可以合法地聘請他?僱主會有疑慮。若他順利找到工作,在僱主的協
助下申請到工作居留證,交流辦也會定期追蹤關懷。但是,依台灣現行法例,直接以工作身
分居留的港人,幾乎無法取得台灣定居身分及護照,只要工作暫停就有可能限時離境,也就
是無法長期留在台灣。
阿峰與家輝都是專案審查通過的流亡港人,兩人不同的是,家輝就學,而阿峰則因為是藍領
階層,沒有足夠學歷申請大學,而只能就業。家輝有了學生身分可以打工,但工讀規定每週
只能打工20小時,賺學費仍有困難。而阿峰因為不知道要怎麼向僱主說明自己流亡者的身分
,無法找到工作,也就難以取得居留證。他說:
「我們都很希望自力更生,不要一直用台灣社會的資源。」
江旻諺透露,交流辦目前並不會給專案審查通過的港人書面的行政處分。所謂書面行政處分
,就是指「政府給你一張紙,上面明確的告訴你,你已經通過了專案的審查」。因為沒有這
樣的書面文件,只有政府口頭允諾,對一般就業市場上的僱主來說,會很疑慮到底用什麼程
序聘請沒有居留證的流亡港人,增加他們找工作的難度。「現在這樣,就算交流辦告訴他說
通過專案了,他也不敢出去找工作,或是只能依靠交流辦的人力去幫他跟僱主一再溝通、說
明。」
此外,在現行機制下,就算流亡港人找到工作,拿到工作居留的身分,也沒有合法途徑可以
拿到台灣身分證。「因為現在台灣沒有難民身分的認定(台灣沒有《難民法》),工作居留
的人,明明政府已經認定他有政治風險,可是他卻沒辦法在台灣拿到身分證,沒辦法在這裡
安定下來,」江旻諺說。
https://i.imgur.com/Rm7UEcB.jpg
這些細節問題的背後,反映出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陸委會交流辦雖然以專案審查形式,在初
期給流亡港人提供援助和輔導,但最終還是不做正式的政治難民認定,而是引導他們走回一
條普通港人移民的路。
包括台灣人權促進會、經民連在內的多個民團認為,現行的庇護流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
港澳條例》18條的施行細則只有簡單一句「應報請行政院專案處理」。而專案究竟如何處理
,卻全是行政認定,沒有具體的法制化的流程。民團在去年就曾提出《港澳條例》第18條施
行細則的修正草案,草案內容就包括建議給予書面的行政處分等。
最根本的一條是,民間的施行細則修正草案建議:
「因持特定政治意見,有具體事實足認返回香港、澳門,其生命、身體或個人自由有遭受迫
害之具體危險者,經大陸委員會報請行政院核定後,依『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
許可辦法』第16條第11款給予居留許可。」
若按照這條法例條款,居留事由為政治因素來台的港人,連續居留滿2年且每年在台灣居住2
70日以上,原本就得申請在台灣定居(註)。
https://i.imgur.com/4T4NmWo.jpg
民間所倡議的庇護港人流程與現行流程,最根本差別就是明示流亡港人的政治難民身分,因
此會比循就學或就業的普通移民路徑,要更快取得台灣居留和定居。
不修法、不給「政治難民」,暴露台灣最大難處
https://i.imgur.com/YVO87UY.jpg
反送中兩週年,台灣援助流亡港人已進入第二階段。(攝影/余志偉)
但民間草案提出一年,政府並沒有修法。政務委員、也是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向《報導者》
解釋不修法的原因:「《港澳條例》的規定是比較概括,但概括有個好處,是比較有彈性。
在這個彈性底下我們有足夠的法源來處理這個專案。」此外,他也認為在應用專案的過程裡
,「沒有特別的窒礙之處,或許沒辦法盡善盡美,但是有辦法提供基本的協助」。他說,如
果確實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就再滾動性檢討是否有這個必要。
至於民團提出的流亡港人工作居留無法定居台灣問題,他回應指,相關單位就港澳居民的居
留定居制度有在判定檢討中,若是特定專業人才,或許有機會透過6月18日剛剛三讀通過的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案,取得台灣的定居身分。
簡而言之,民團提出庇護法制化,然而政府仍傾向於繼續用就學、就業等普通移民方式來安
置流亡港人。江旻諺認為,這暴露了台灣援港的最大限制,也就是地緣政治因素。
「台灣在地緣政治上的籌碼不多,如果直接更動法制,會牽動中國的態度,整體社會氛圍都
有一種需要步步為營的感覺,這阻礙了庇護法制化的發展。」
對於這一點,家輝與阿峰都說,自己完全能夠體諒台灣政府的難處。家輝在來台之後仍有被
人跟蹤,也知道林榮基開書店被淋紅漆、流亡港人餐廳保護傘被潑糞事件,「台灣的中國因
素很明顯,我心知肚明。只是我知道,台灣可以守的地方多過香港。」
阿峰則說:「我明白台灣政府其實很難做,又要幫,又要找到一個最平衡的位置,真的很難
。如果擺明車馬幫香港,中國最興講你煽動分裂之類的。」他覺得台灣政府已盡力幫忙,自
己可能半年一年才能脫離到沒有工作的狀態,「但始終我們不是台灣的人,沒可能到了台灣
就要求人家的政府幫我們一條龍處理所有事。」但他也希望可以盡快工作,「我們自己有手
有腳,如果程序可以讓我們更快可以自力更生就更好了,因為我們也不希望一直用台灣的資
源。」
「我們不想因為流亡問題而給台灣帶來更多的麻煩,」家輝說。
前有《蘋果日報》被關,後有「鎖港條例」,援港下一步怎麼走?
https://i.imgur.com/u8cRiNd.jpg
家輝認為香港情勢惡化,港人仍會陸續流亡來台。(攝影/楊子磊)
香港情勢惡化從未停止,6月份《蘋果日報》因政治因素被關閉後,8月1日,香港還會開始
實施《入境條例》修訂草案。這個草案在今年4月28日通過,賦予香港入境處處長任意限制
任何港人離境的權力,「指示某運輸工具可或不可運載某乘客」。香港民間擔憂,入境處處
長可以禁止任何一個香港人搭飛機,形容是「鎖港條例」。
台權會副會長王曦說,「如果最壞的情況真的發生,香港人可以自由移動的時間,可能就是
在8月1日之前。」
家輝說,疫情擋住了一部分想來台灣的流亡港人,但不代表這些人以後都不會來,「現在只
是第一批,2020年的疫情封關把來台流亡的人潮斬開了。」
「大家都見到香港情況每況愈下,因為受到政治迫害而需要尋求庇護的人只會愈來愈多,當
中一定會有人來台灣。」家輝說。
而循普通移民方式來到台灣的港人,也仍在持續增長。2020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的民調顯示,港人最青睞的三大移民目的地,分別是加拿大、澳洲和台灣。即使在疫情下,
2020年仍有12,389名港人申請來台居留或定居。
https://i.imgur.com/sofjJd0.jpg
家輝希望陸委會交流辦可以持續存在,繼續援助港人。他認為,「交流辦的存在可以提高台
灣政府處理這些來台港人的效率,可以管理這些人的檔案,即使之後他們慢慢變成拿學生居
留、工作居留,有任何事情你還是可以透過檔案來找到他。不然他們就像幽靈人口一樣,你
會愈來愈難知道他從前是怎麼進來的。」
他也認同要對申請庇護者進行國安審查,防止滲透,「如果交流辦持續存在,有經驗的人會
比較知道怎麼分辨和審查這一類的香港人」。
他入學後,修讀關於政治的課程,閱讀許多中港台政治書籍,希望今後能以研究香港民主化
為志向,從海外貢獻香港的運動,也回饋台灣的幫助。「我只能裝備自己,more than 一個
流亡者。因為我瞭解這個流亡群體獨有的一些情況,又瞭解香港,我可以讓台灣社會對香港
議題有更多理解,有更多的社會溝通。」
跟海外的香港公民社會建立關係
香港邊城青年、台灣香港協會等在台港人組織,也因為持續增加的在台港人數量,而在過去
兩年中快速成型。香港邊城青年執委Sky(化名)希望,可以整理在台港人的狀況,暫時替
代已經關閉的香港駐台灣經貿文辦,從民間角度來跟台灣政府溝通。台灣香港協會則計劃在
疫情後舉辦香港文化周,並發起島嶼連儂計畫,在10月1日中國國慶日當天集會展出,長遠
還希望成立香港故事館,向台灣人介紹香港的民主運動概況等。
「台港官方關係幾乎斷絕了,但民間的交流不能斷絕,」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說。
面對援港下一階段,江旻諺認為,台港關係巨變,台灣應該「跟新的香港建立關係」,也就
是跟在海外的香港公民社會建立關係。「這些在台港人會成為我們在香港公民社會的重要盟
友,未來也會投票給親民主的政黨,因為他們經歷過被中國欺負的很直接的經驗。」而另一
個面向,則是讓港人來承接港人。「他們不只是養活自己而已,他們可以透過同鄉會的網絡
,自己去支持新來的香港人,幫我們的政府分擔。」
「過去台灣人在海外也是這樣。當時在美國和日本,美國人和日本人給我們的機會,我們現
在只是給香港人這個機會而已,」 江旻諺說。
港版《國安法》變局之下,陸委會:繼續援港,但做最壞準備
至於新形勢下,台灣是否會重新檢視香港的地位,乃至於修訂《港澳條例》?陸委會副主委
邱垂正對《報導者》說:「台港關係出現這種重大變局,要做好各種最壞情況的準備。是有
一些備案在討論的,在持續觀察。」
在港版《國安法》之下,就連在港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香港僱員,未來也可能面臨風險
,需要來台。邱垂正坦言,港籍僱員會擔心,會不會因為幫台灣的辦事處工作,就有觸及港
版《國安法》的風險,「因為《國安法》任意架空《基本法》對民眾權益的保障,它認為你
有就有。」
21日後,《報導者》嘗試致電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一名香港男性僱員在電話中語帶沉重:
「雖然代理主任已經回台,但我們會繼續工作,努力堅持到最後,工作到最後一天。」
6月24日,香港《蘋果日報》出版26年來最後一期報紙,100萬份全數售空。3日後,報紙前
主筆、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筆名盧峯)在香港機場準備離境時,被警方拘捕,理由是
「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成為過去一週內,《蘋果日報》被捕的第7
人。有民間團體透露,已經接到香港傳媒界人士詢問來台申請政治庇護的可能。
隨著七一臨近,香港三個民間團體已向香港警方申請舉辦七一遊行,而過去17年來的主辦方
民陣召集人陳皓桓此刻已在獄中。香港抗爭未完,而總統府發言人已表示台灣會繼續進行援
港專案,也會隨情勢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反送中兩週年之際,台灣援港即將在台港關係前路未明的敏感時期,進入下一階段。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twreporter.org/a/hong-kong-extradition-law-second-anniversary-taiwan
6.備註:
https://reurl.cc/Ak6AzZ
27:15
「我想要自由,想要夢想,也希望你能在我身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