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可能要改看死亡數來預測了
日期 確診逐日成長率 死亡數
05/01/22 1.13 3 死亡逐日成長率
05/02/22 1.05 3 1.00 5/2起死亡幾何平均成長率
05/03/22 1.29 5 1.67 1.18
05/04/22 1.23 5 1.00 1.16 三日死亡幾何平均成長率
05/05/22 1.06 5 1.00 1.17 1.19
05/06/22 1.20 10 2.00 1.18 1.26 五日死亡幾何平均成長率
05/07/22 1.28 11 1.10 1.13 1.30 1.25
05/08/22 0.96 12 1.09 1.13 1.34 1.19 死亡七日幾何..
05/09/22 0.91 12 1.00 1.14 1.06 1.19 1.16
05/10/22 1.26 12 1.00 1.15 1.03 1.19 1.13
05/11/22 1.13 8 0.67 1.18 0.87 0.96 1.07
05/12/22 1.11 17 2.13 1.30 1.12 1.09 1.19
05/13/22 1.10 41 2.41 1.17 1.51 1.28 1.22
05/14/22 0.98 40 0.98 0.98 1.71 1.27 1.20
05/15/22 1.07 19 0.48 0.98 1.04 1.10 1.07
05/16/22 0.90 29 1.53 1.41 0.89 1.29 1.13
05/17/22 1.07 38 1.31 1.31 0.98 1.17 1.18
確診數會因為篩檢黑數失準
所以觀察死亡數比較容易察覺真正的疫情發展
幾何平均以三日呈現短期
七日呈現中長期
正確的日數應該要以平均病程來看
例如從確診或感染到死亡的病程幾日
那最有解釋力的病程日數就是採用的幾何平均
但是現在才一個月數據仍然不足
所以先採三、五、七日來觀察
去除離群值
死亡數的逐日成長落1.1至1.3
多數落在1.13~1.18
所以比較正確的疫情成長趨勢應該會是1.13~1.18
採用的倍率是死亡逐日成長率五日幾何平均1.17453762925399
這個數值跟七日幾何平均1.17900221636237非常接近
七日有另一個好處是剛好為一個周次的日數
可以完全去除周六、日休假日的盲點
可能會影響到公務機關計數能力、醫療機構人力配置等等因素
五日跟七日值很接近所以採計效益較高
當前的確診逐日成長率越來越接近1
本土確診逐日成長率
5/14 0.984485624576741
5/15 1.07454192983553
5/16 0.897645929115987
5/17 1.06640517367133
這個值如果一直都是在趨近1.0的前後跳躍表示該數值大約就是PCR的檢測力上限
也就是黑數期已經開始
改以5/17五日逐日死亡預測全國累計確診率
05/17/22 0.037879
05/18/22 0.044490
05/19/22 0.052255
05/20/22 0.061376
05/21/22 0.072088
05/22/22 0.084671
05/23/22 0.099449
05/24/22 0.116806
05/25/22 0.137193
05/26/22 0.161139
05/27/22 0.189264
05/28/22 0.222297
05/29/22 0.261097
05/30/22 0.306668
05/31/22 0.360193
06/01/22 0.423060
06/02/22 0.496900
06/03/22 0.583628
06/04/22 0.685493
06/05/22 0.805137
06/06/22 0.945664
06/07/22 1.110718
前提是
第一假設是防疫狀況、習慣沒有太大幅度的改變
第二假設是每個人染疫的可能性一樣
但是第二假設顯然不正確
因為每個人打的劑數、衛生習慣、外出、工作、上學、用餐、家庭接觸習慣不同
所以最後倍率會漸漸縮小
最後碰壁的那個百分比大約就是第二假設的染疫可能性百分比
沒意外的話那個值大約5月底就會逐漸明朗
接下來的一個月裡醫院大概就是永遠滿載的狀況
差別在要配置多少人力在新冠、多少人力在其他病房
兩者分離
就是類似和平醫院變成新冠專責醫院之類的處理
以及新冠收治的優先權順位
之類的醫療資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