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2.記者署名:
陳雨鑫
3.完整新聞標題:
因高樓太多?青少年自殺率大增主因掀熱議 衛福部回應了
4.完整新聞內文:
我國青少年自殺率逐年增加,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諶立中今於兒權公約國際審查會議中回應
青少年自殺率增加可能原因,認為可能與近10年台灣高樓增加有關,掀起網路討論。諶立
中表示,自殺選擇的工具決定致死率,過去10年間,非工商大樓的興建速度加快,管理難
度高,讓衝動型自殺者,大幅增加接觸致命性自殺工具,確實是被分析是台灣青少年自殺
率增加的主因。
諶立中表示,自殺率受到社會的進步、經濟、文化以及疾病等多重因素影響,已發展國家
伴隨著更多的壓力來源,如網路世代興起重整社交模式、家庭結構從過往的大家庭走向小
家庭,家庭支撐不再像過往等等,自殺率可預期會逐年「微幅」增加。
諶立中表示,但從數據顯示,台灣近五到六年間青少年自殺率非「微幅」上升,上升曲線
愈來愈陡,研究團隊認為一定有「致命性」的原因導致青少年自殺率增加,分析青少年自
殺死亡的方式,多以跳樓為主,因為若拿掉跳樓輕生的死亡數據,青少年整體自殺率呈微
幅上升,也就是在可預期的上升範圍中,因此跳樓被認為是青少年自殺死亡所選擇最致命
的輕生工具。
諶立中表示,青少年多屬於「衝動型自殺」,如果再搭配著隨處都有得選擇且致命性極高
的輕生工具「高樓」,將會讓選擇輕生而導致死亡的人數增加。
團隊也在分析,為什麼20年前開始高樓大廈的建築方式開始時,並沒有讓青少年自殺死亡
率,諶立中表示,主要是過去的高樓大廈多屬於「工商大樓」,人員進出可以加以管理,
頂樓的門鎖也能有所控制,只要多延緩一點有意輕生者的輕生念頭時間,就有機會降低跳
樓的機率。
只是現在的高樓大廈不僅高,而且大多為住宅,且每一戶住宅大多會設有陽台,不再侷限
是只有頂樓,讓衝動型自殺者接觸致命性自殺工具的機率大大增加。
諶立中表示,自殺防治的角度都是從分析自殺方式的致命性去著手,過往台灣自殺死亡者
,會使用致命性極高的農藥巴拉刈,巴拉刈喝下一口,即使反悔都完全來不及,因此衛福
部也著手修訂法規禁止巴拉刈的使用,由於與農民的利益背馳,花了非常多年才禁止使用
。其餘像是木炭,也希望在店家在銷售時,可以多問一、兩句延緩有意輕生者的衝動念頭
。
諶立中表示,在兒權公約國際審查會議中,並沒有完整的講清楚前因後果,造成誤會。他
強調,台灣小於18歲的青少年自殺防治的挑戰「極大」,除了從致命性自殺工具的防治,
還得從其他面向著手。
如青少年面對民主化、工商化社會,所演變的父母雙薪、隔代教養或是單親的關係學習,
以及網路世代下,兒童嚴重減少家庭及人際關係的支持,如何面對壓力等;諶立中表示,
新冠疫情其實也讓此議題更為凸顯,原本疏離的家庭關係,因密切接觸等原因,增加家內
摩擦或是暴力的機會。未來將會與教育單位合作,同時增加社區免費心理諮詢資源源及可
近性,逐步改善青少年自殺的問題。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767423?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