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歷史老師多半提及張良、蕭何、韓信等人
但樊噲的事情很少提到,
以前僅覺得這個人是愚忠
但現在回頭看,突然意識到,
要是劉邦在鴻門宴上被項羽弄掉,
其他跟隨劉邦的人大概下場也不會好到哪去,甚至營外的人一起處死。
以前僅覺得這個人肝膽相照、義氣幫劉邦
但現在覺得好像當下他這樣做才是最佳解。
反觀當時在場或營外的其他人,劉邦身旁沒動作的,
大概只能等待對手<項羽>那邊的人給出結局。
換言之只有樊噲是主動干涉自己的命運,
(當然也有可能當下被處死,但他不干涉大概也是死路一條)
而其他人是等待命運
有沒有樊噲看似剛開始僅是屠狗的,但實際有大智慧
至少不下韓信的掛
wiki補充:
樊噲與劉邦皆出生於沛縣,早年以屠宰狗為業,在沛縣為市井小民。
滅秦後,項羽謀士范增擬在鴻門宴上謀殺劉邦,他衝入營內發言,
使項羽啞口無言,劉邦始得逃走,盡護主(劉邦)之責。
鴻門宴展現了樊噲於武勇之力以外的冷靜處事,而不是
徒有蠻力不識大局、無判斷能力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