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TC92 (中国台湾人的驕傲-92共識)》之銘言:
: 3.完整新聞標題:
: 蔡英文一次說明4500億怎麼用 1800億部分確定「發現金」全民共享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103/2414751.htm
中華民國政府什麼時候才會懂得「給你魚吃,不如教你怎麼釣魚」的道理呢?
一如預期,這筆沒用完的 4500 億稅款,全部都用在補貼與現金發放上,而沒有任何一項
是基礎建設或是用在教育和產業升級等長遠的投資規劃上(註一)。也就是說,對於檯面
上的這些政治人物來說,國家的永續經營,遠不如給民眾獲得即刻但短效的正向回饋來得
重要。
講講 4500 億很多人無感,講幾個具體的數字:
民國 111 年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總預算(註二),用在
國防是 3550 億,
教育是 3100 億,
科學是 1200 億,
文化是 270 億,
交通是 940 億,
環保是 270 億。
那社會福利呢?答案是 6018 億,佔全國歲出的 27%,已經是全國最大宗的預算項目。然
後若再加上這 4500 億,相當於台灣一年打算花上兆元在社會福利支出上,將近全國歲出
預算的一半。
這個數字大約是台灣 GDP 的 20%,而這個比例已經很接近歐洲國家的社會福利水平。聽
起來很威是吧?但重點是,人家歐洲國家的高社會福利支出是靠著高稅收去支撐的。以歐
洲國家為例,荷蘭和德國的個人所得有效稅率大約是 25% 左右。可怕的是,台灣的有效
稅率只有 7%。
這麼低的稅率,卻要負擔這麼高比例的社會福利支出,合理嗎?政府常講的公平正義到哪
裡去了?還是說,讓人民圖個爽字比較要緊,國家發展是什麼能吃嗎?而其中最有趣的就
是,召開這場「發現金大賽」會議的國安會會長,正是「國家發展研究所」的前所長。
稍有企業經營概念的人都知道,一個蓬勃發展中的企業,會傾向把盈餘保留在公司裏面去
做更有效率的利用(例如擴大資本支出或是發放給員工做為獎勵,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其次才是盈餘用現金普發給所有股東。巴菲特的控股公司波夏克,就是傾向保留現金不發
放股利(運用資金去繼續開拓投資版圖)的代表企業,這也是波夏克公司的永續經營之道
。
回到本次這些「天上掉下來的 4500 億」上頭,儘管國家不能完全以企業來類比,而政府
需要考量的事情也遠遠不只是「讓國家賺更多的錢」而已,但在一個組織團體乃至國家的
「永續經營」上,概念是相通的。
下面舉幾個除了全民發紅包以外,政府還可以拿這 4500 億來做些什麼。
【一、社會住宅永續建設方案。】
台灣的社會住宅每戶的建築成本大約 300-400 萬台幣左右,為了方便計算取整數 450 萬
台幣來估的話(也是要讓建商賺取一些合理的報酬),大概可以在大都會的郊區蓋 10 萬
戶的社會住宅,差不多是一個大安區的戶數。把這 10 萬戶以成本的兩倍價格賣給青壯的
首購族,政府大約可以入手 9000 億台幣,裡面拿 4000 億去做捷運和公路網等交通建設
,以方便這些社會新宅的居民(別忘了我們剛剛說要蓋在郊區),500 億作為社區的學校
警消公園水利等公眾設施,剩下的 4500 億再拿去蓋新一批的社會住宅,等於用這筆創始
基金以房養房,如此幾輪下來,每輪以一年來計算,十到二十年之內就能大幅度解決青年
無力成家的問題。
【二、成立新創事業的國營創投公司。】
台灣有全世界性價比最高的高等教育系統,北中南高密度的大專院校培養出全球數一數二
的優秀資通電與生技業所需的專業人才。有這樣的高密度人才庫,理當是絕佳的新創之都
,但台灣之所以缺乏新創的活水,主因就是因為把錢投資到房地產實在是太好賺了。過去
三年把閒錢投入房地產,考慮房貸槓桿乘數,賺一倍出場的投資客大有人在,無風險還年
化報酬率 30%,有這樣好的一門生意在,誰還想去投資新創事業?
既然政府短期內不可能真的打房,因此我主張把這多出來的 4500 億成立國家控股的創投
公司,專注在投資創業初期的企業。以平均一家新創公司需要 3000 萬的資金來粗估,大
約可資助 1 萬 5 千家的新創公司,每間公司持股 49%。以創業成功率 1% 來估算,最後
只有 150 家在五年後會存活,但是裡面只要有 10 家成功變成為 Appier 級別的獨角獸
公司,每家市值 500 億台幣,十家就是 5000 億,剩下的 140 家平均每家市值 50 億,
這樣這家國家控股的創投公司,手中持股的資產就將近 6000 億,不僅沒賠還小賺,更重
要的是創造了至少 30 萬個工作機會(平均每家新創以 20 人計算),而因為這些新創事
業所帶起來的產業升級以及周邊產業鏈的壯大,對國家長期的正向發展更是難以台幣去估
價。
【三、設立頂尖大學永續基金】
自從制定大學法以來,「大學自治」一直無法有效推行(註三),僵化的制度綁死了大學
的人事權與行政權,全台灣大學教授薪資均一價使其缺乏吸引國際一流人才的誘因,死板
的大學教師終生制讓大學難以剃除不適任教師,而行政制度的僵化造成教學與研究的設備
難以更新,許多危老校舍無法拆建。以上軟硬體面的困境,都使台灣的大學幾乎無法與國
際一流大學抗衡,而這也是國內高教這幾年快速失去競爭力的主因。而大學自治之所以無
法落實,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內的大學經費來源主要來自教育部,大家也知道台灣公務機關
的防弊心態,因此當各大專院校屢次想改革與教育部衝撞時,往往擔心經費被砍影響校務
運作而難以施展,最後的結果就是高教平庸化。
因此我建議成立獨立的大學財務預算編列系統,讓大學在政府的組織架構中位階類似於中
央研究院,不再隸屬教育部高教司之下。
台清交成四校一年的預算大約是 450 億,因此 4500 億相當於這四所大學十年的校務預
算。政府若能拿出勇氣,把這 4500 億直接提撥作為「頂尖大學永續基金」,重點選取不
超過五間的大學在接下來十年作為「重點實驗大學系統」,在財務與行政上獨立於教育部
的體系之外,同時徵集國內外各領域專業賢達人士設立獨立運作之校務委員會(類似美
國 UC 體系的 Regents),放手嘗試讓各大學去規劃屬於自己的特色領域,把校園中長久
以來被壓抑的助教與職員的薪水調整到合理的水位(可以去台積電我幹麻留下來幫系上帶
實驗課),以高薪聘請國際上具有潛力研究領域的大師擔任講座和客座,並嚴格淘汰教學
與研究不適任的教師,重塑大學的學術氛圍;此外並鼓勵大學設立新創事業,並加大與畢
業校友的連結,設定目標逐年提升自籌款的比重。如此施行五年檢討一次,十年後來總驗
收,如果有效果就再續行提撥獨立預算,如果未達預期效果則回歸舊制就是。
【總結】
以上三幾點,都是沒法在三五年內看到成效,但是對於國家發展又至關重大的基礎建設。
這幾點都不單只是財政部的問題,牽涉到內政部、教育部、經濟部等跨部會的協調,因此
總統府與行政院長應該更扮演關鍵居中協調的角色,發揮作為國家實質領導人的功能,召
集行政院各個院會來商議,如何將這 4500 億的槓桿效益發揮到最大,而非僅僅是在一個
國安會議後,以最便宜行事的「普發現金」、「人人有獎」的方式去草草了結。
希望總統能收回成命,並以國家領導人的高度,以更具有進步性、開創性的格局,善用這
筆全民賦予政府這艘大船的「現金增資」,規劃台灣未來十年的領航藍圖。
本篇內容原本發表於:https://0rz.tw/u7nDy
【註一】@蔡英文總統臉書
https://0rz.tw/XoWc9
【註二】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https://www.dgbas.gov.tw/News_Content.aspx?n=3625&s=103801
【註三】大學自治與大學法修法芻議
https://www.storm.mg/article/46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