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就我粗淺理解,佛教很在意不要再參與輪迴了、因此滿多經典會提示到「空」來解釋「不執著」。
佛教裡的「成佛」不是成為讓人拜的神,而是成為一種狀態,一種沒有「念」的狀態,而這種狀態超難,因為我們的感官會時時提醒我們應該要有「感覺」,有些人可以通過打坐來練習來感受到那種「什麼都沒有」的爽。
「法」是這樣,它的名稱是「法」就像勞基法,憲法等,你知道它在解釋某些道理,但沒有「得到」。因此滿多經典裡會提到千萬「不要執著」得到「法」這個行為。
悉達多王子希望我們的心都是柔軟的,比較不會有「業」。因此會有一些關於因果的故事提醒大家。這也間接提醒了某些幸與不幸的人生有些時候是是累世的因緣,也就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佛教的好處滿多的,其中一個就是學習到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在你眼裡可能某人是壞蛋,但從其他人眼裡可能就是個最棒的媽媽。
至於菩薩們,阿拉,耶穌,關公,我比較相信祂們是一種榜樣,讓人想要有跟祂們一樣的特質。或許有些參與其中的人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涵義,但至少有了信仰,也會有了點約束,能不能最高境界,那就看造化了。
我們這輩子能夠生而為人,已經很賺到了,因為在其他五道裡,那些大德都在忙所處在的道上奮戰著。
心存善念,為所當為。欠的還一還,該放下的就別執著,在停止呼吸前的那一刻若冒出了人生跑馬燈,也能夠很問心無愧的平靜度過,那就滿有機會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