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oooooood終於進步了,不過多此一舉的是把這稱為台灣臺語,脫褲子放屁嘛,不再稱為“閩南”話就沒必要再稱為自己是閩南人了吧,各位臺人們
以中華民國憲法來講,臺灣省和福建省本來就是不同的東西,所以用閩(福建省簡稱)南(南部) 語來稱呼本來就不太對,但是要叫“臺”(臺灣省簡稱)語的話應該也不具有正當性,畢竟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政府遲遲不敢立法規定國家語言為何,這種不立根卻妄求母語的行為實不可取。
但要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情況下,使用人口比例占72%的從福建省留過來然後自我融合演變的語言,將其稱為“臺“語的話,當然也可以,畢竟這個語言真的全台都能通,也發展出了很多本土的用法,不像客家語還殘留著閩南地區的“地域局限性”,不同腔調在小小的台灣省裡近百年竟然遲遲沒有辦法融合,都各自守在自己的小山丘之中,這樣沒人理會也是遲早的事。
畢竟稱這個語言為“閩南話”本來就沒道理,說成“河洛話”更是就是一種瞎談,既然沒有在臺灣省的大家“幾乎”都在用,那就成為代表語言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
不過流通性更強的臺灣北京話為什麼沒有正名成為臺灣臺語,這就更有趣了,可能是貴為前總統的蔡英文女士把「高質量MIT將成為臺灣出口主力」的宣言,讓中華民國淪陷地區和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分隔填平,政府官員一口口接地氣,更是了讓兩區的北京話看不出差別,應該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沒有列入考慮吧?
我這樣子解釋完可以領黨政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