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qm21 ()》之銘言:
: 成佛之前要先升級成菩薩嗎
: 有人說證成佛位之前要先證成菩薩果位
: 真的嗎
: 那釋迦摩尼佛怎麼直接在世就跳級直升佛果
依照原始佛教正法,所謂菩薩,不是說自己想要成佛,自行發願就能稱為菩薩。
正法所謂菩薩,是要曾經蒙佛授記預言其未來將會成佛的人,才能稱為菩薩。
菩薩蒙佛授記以後,還要輪迴修行經歷數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
蒙佛授記未來成佛的條件非常嚴格,當下必須是未證初果(才能繼續長久輪迴)。
此人必須已能聞佛說法時可以當下證得阿羅漢,只因發願成佛而障道未能證果。
此人必須已熟習四禪八定等世間一切禪定。
還有其他條件就不多說,以上兩條件就已指明此人必是已然定慧具足,可成大阿羅漢。
此人是因發願成佛,所以必須繼續輪迴修行以聚足成佛教化因緣。
這些成佛教化因緣不是解脫因緣,而是世間因緣,以能未來成佛可以流傳法教廣度眾生。
佛教術語的一劫,是一次太陽系的生成毀滅,而一大阿僧祇劫有非常多劫。
所以菩薩修行非常漫長,這還沒算他在授記成為菩薩前的漫長修行。
然而在漫長輪迴中,修菩薩行是遠比一般眾生安全,
因為修菩薩行會積累福智因緣,而使行者容易處於安樂優越地位。
譬如行者甘願犧牲救世,每一世的救世心態及相應善業,使他來生更加優秀富貴;
而愚者自私自利害世造惡,轉生低劣墮到惡道受苦,反而受到比救世犧牲更大更久痛苦。
所以發心成為菩薩至成佛的修菩薩行,往往在輪迴中會享受到優越福智果報。
譬如釋尊佛陀年輕時享受到其父王修建皇宮內有眾多美女服侍生活,就是以往善業福報。
至於大乘佛菩薩果位,善業修行亦積福智,但是尚在輪迴,不會真正趨向究竟解脫。
成佛也是要成阿羅漢,成阿羅漢必須逐次證果才能成就,可見下文說明。
◎此文闡述佛法深奧道理,需要耐心閱讀,引用經典請自行參考。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28293579.A.670.html
關於五蘊的無明層次,《楞嚴經》有如下闡述︰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意謂五蘊陰元生起是 識 行 想 受 色 ,而其滅除是 色 受 想 行 識。
經中乃以 大佛頂首楞嚴王 三摩提 之妙修行路,講述其漸次修行之五陰區宇,直至
『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
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
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
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楞嚴經》《圓覺經》《金剛經》及唯識宗之論解脫次第,皆有相應五蘊陰障,如表︰
色陰 受陰 想陰 行陰 識陰 菩提涅槃
楞嚴 堅固妄想 虛明妄想 融通妄想 幽隱妄想 顛倒妄想 本覺妙明真精
楞嚴 劫濁 見濁 煩惱濁 眾生濁 命濁 湛圓妙覺明心
金剛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無餘涅槃
圓覺 淨諸業障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命相 清淨覺海
圓覺 普眼 幻身 幻心 幻塵 幻滅 非幻不滅
圓覺 普賢 幻妄境界 心如幻者 遠離為幻 離遠離幻 得無所離
圓覺 清淨慧 凡夫 未入地者 已入地者 如來
五重唯識 遣虛存實 捨濫留純 攝末歸本 隱劣顯勝 遣相證性
增支部8集66經/解脫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423.htm
然而《楞嚴經》所言五蘊陰障,雖有其理,亦有證地,卻是尚未究竟五蘊性障。
真正證果至成就阿羅漢,是與五蘊性障有關,而《楞嚴經》所言五蘊陰障未及。
究竟無明次第在於五蘊性障,色性、受性、想性、行性、識性之障,無色乃為心性之障。
滅除性障之以覺慧,乃有 色明覺慧、受明覺慧、想明覺慧、行明覺慧、識明覺慧。
覺慧 對應果位,而 觀智 則對應修證果位之觀禪階段。
色明覺慧 受明覺慧 想明覺慧 行明覺慧 識明覺慧
滅除 色性 受性 想性 行性 識性
去除 客體見 有身見 我作 我所作 我慢勢
證果 無果 初果 二果 三果 四果
果名 阿摩羅 須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
無相心定 無想定 初果定 二果定 三果定 四果定
———————————————————————————————————————
[對照] 無色 無受 無想 無行 無識
空無邊處定 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滅盡定
覺慧相應於無色界,滅盡定必須達到 行明 及 無行,乃能得定。
究竟解脫必須達到識明覺慧,乃成阿羅漢。
修證解脫必需依次由 色明→受明→想明→行明→識明。
受想行識明之覺慧,乃是解脫流之覺慧;而色明覺慧尚未入解脫流。
覺慧之定,各果皆有對應之無相心定,不可生起他果定,故而入解脫流聖者不生無想定。
色明覺慧之去除客體見,是去除時空萬物之實體見,禪宗之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沉』;
乃而了悟一切時空萬物只是概念,並無真實體性存有。
於此覺慧,證知一切五蘊本無實體,客觀皆空,然覺主體自性之真我存在,尚有身見。
色明覺慧未入解脫流,故其果位稱為『無果』。
有身見會依主客分別,而有兩種不同見解。
一種是以客體為身,其身是對於自我客觀存在的相應五蘊執著,僅於無色明覺慧之凡夫。
一種是以主體為身,其身是對於自我主觀存在的相應五蘊執著,如以自性為真我。
中部109經/滿月大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109.htm
受明覺慧之去除有身見,是去除一切五蘊之自我身見。
乃而了悟一切心物萬法無我,證知五蘊無我,然覺五蘊變化為我作。
受明覺慧初入解脫流,而稱『初果』。
我作見,就是已悟五蘊無我,卻覺知五蘊變化是有我在作為,此為初果之見。
想明覺慧之去除我作見,是去除一切五蘊變化之自我作見。
乃而了悟一切心物萬法非我作,然覺五蘊變化為我所作。
想明覺慧為入解脫流之第二果位,而稱『二果』。
我所作見,就是已悟五蘊非我作,卻覺知五蘊變化尚有我在運行其作為,此為二果之見。
行明覺慧之去除我所作見,是去除一切五蘊變化之自我所作見。
乃而了悟一切心物萬法非我所作,然覺五蘊變化有我慢勢。
行明覺慧為入解脫流之第三果位,而稱『三果』。
我慢勢見,就是已悟五蘊非所我作,卻覺知五蘊變化尚有潛在我慢趨勢,此為三果之見。
由 客體見→有身見→我作見→我所作見→我慢勢見 ,我執愈來愈消退隱沒。
由初果去除有身見而入解脫流,就會自動趨向究竟解脫,於俗世最多轉生七次即可出離。
識明覺慧之去除我慢勢見,是去除一切五蘊變化之我慢勢見。
乃而了悟一切心物萬法無我慢勢,究竟解脫於一切五蘊障礙。
識明覺慧為入解脫流之第四果位,而稱『四果』。
四果即是阿羅漢,究竟解脫,不受後有,不再輪迴受到五蘊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