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url.cc/eGpe9L
梅克爾歷史定位/梅克爾的自辯:歐洲和平守護者 還是俄羅斯擴張的幫凶?
聯合報 記者郭崇倫
德國政局近日陷入混亂,國會將在下月改選。長達16年執政的梅克爾卸任後,德國的轉變,
也連帶影響歐洲,乃至於全球的局勢發展。梅克爾此時出版自傳,更引發世人對她歷史評價
的兩極化。
梅克爾擔任德國總理16年。在她的領導下,德國經濟蓬勃發展,歐元區安然度過歐債危機及
新冠疫情。在她如日中天的時候,她就是歐洲,歐洲的老闆就是她,支持者認為她維護了歐
洲的和平與繁榮,反對者則批評她在任內對俄羅斯採取的友好政策和綏靖態度,導致俄烏戰
爭的爆發,給歐洲乃至世界帶來災難。
“歐洲應主動出擊,解決俄烏衝突”
梅克爾的想法至今未變,她近日為回憶錄《自由》所接受的不同訪問中,講法都是一樣的:
先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並對德國當局和歐盟的立場表示肯定。然後話鋒一轉指出,俄烏衝
突不存在軍事解決方案,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需與俄羅斯展開對話,以結束衝突。
但實際上梅克爾想表達的,不只是與俄羅斯對話那麼簡單。她對美國的策略並不完全認同,
她既不同意拜登政府在處理烏克蘭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也不同意由「川普方案」來結束衝突
,因為川普肯定不會考慮歐洲的利益。她真正希望的是歐洲主動出擊,掌握談判主動權,最
好能夠有一個「歐洲方案」來解決問題。
就像是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拿下克里米亞,並在頓巴斯地區掀起戰火。梅克爾與
法國總統歐朗德攜手,推動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衝突的「諾曼第模式」,最終簽署明斯克協
定,她自認,為歐洲帶來將近10年的和平時光。
可是許多人認為,就是由於以梅克爾為首的西歐領導人對俄羅斯的縱容和綏靖政策,為日後
衝突埋下隱患,最後明斯克協議還是沒有阻止戰爭爆發。而2008年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則
是普亭敢入侵烏克蘭的原因,梅克爾都是核心人物,也因此,梅克爾成了替罪羊。
“普亭獨斷專行,我從未對他抱有幻想”
2008年布加勒斯特北約峰會上,美國曾提議將烏克蘭和喬治亞作為候選國加入北約,當時梅
克爾用自己的權威力排眾議;她在接受BBC訪問時聲稱,如果自己沒有在2008年阻止烏克蘭
加入北約,只怕俄烏戰爭會更早開始,結果也會更糟。普亭認為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
緣政治災難,而俄羅斯面臨生存威脅,結果普亭2008年沒有入侵烏克蘭,但是入侵了喬治亞
,梅克爾自認她的警告是正確的,為烏克蘭和西方爭取時間,推遲戰爭的爆發,使得西方能
夠在當前局勢下有所準備。
許多人都批評梅克爾看錯了普亭,梅克爾與普亭是可以直接溝通的,普亭會說德文,梅克爾
會說俄語,但也許正因為如此,是否讓梅克爾看錯了他?就像當時擔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看
錯習近平一樣,梅克爾與歐巴馬被譽為當代歐美傑出領袖,但君子可欺之以方,是沒有辦法
應付翻臉無情的中俄獨裁者的。
然而梅克爾的辯解是:「我從未對普亭抱有幻想。他總是獨斷專行,他的自以為是常常讓我
惱火。但我不相信他在2000年就職時就計畫進攻烏克蘭。相反,在這一事態發展中,我們西
方國家也必須捫心自問,我們是否一直都做對了。」
“每次與川普相遇都是一場競爭”
至於面對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她認為川普的「本質」,就是一名房地產商人,他也是以這個
思路去制定美國的對外政策。對川普來說,所有國家都在競爭,一個國家的成功就是另一個
國家的失敗,他不相信通過合作可以促進所有人的繁榮。說白了,就是零和博弈的極致,這
恰恰是川普「美國優先」的核心理念。
川普非常好奇,想了解事務細節。但這只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為了找到能強化自己、削弱
他人的論點。房間裡的人愈多,他想要獲勝的欲望就愈強烈。你不能和他閒聊,每次相遇都
是一場競爭:你或我。面對川普2.0,她日前接受德國明鏡周刊採訪時說,對於川普的勝選
滿懷悲傷,「如果一名從政者容不下雙贏,只認同要有贏家和輸家,那麼多邊主義會面臨非
常艱鉅的任務」。
習近平多邊主義信念,“只是嘴上說說”
梅克爾任內多達12次訪問中國,是西方元首任內訪問中國最多次數的領導人。她認為自己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大的分歧根源在於:誰有權以公共利益的名義限制個人權利,社會上
不存在一個能為所有人找到最佳道路並決定一切的團體。
她也提到「一帶一路」的影響,讓接受計畫的100多個國家過度依賴中國財政,進而限縮自
身的主權行動;而對於南海的擴張爭議,2016年國際仲裁法院已裁定沒有所謂「九段線」主
張,但中國無視國際法,也拒絕與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台灣、印尼與越南尋求妥協方
案。她寫道,「中國政治人物經常掛在嘴上的多邊主義信念,就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創造德國模式,不應切斷與俄經濟聯繫”
梅克爾的對俄政策與德國能源政策是分不開的;在她擔任總理期間,德國大量購買俄羅斯的
石油和天然氣,並修建兩條輸氣管道。俄羅斯的廉價能源推動德國經濟發展,使德國長期保
持低通膨、高增長的經濟狀態,創造了經濟史上獨特的「德國模式」。
但反對者認為,正由於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使德國為俄羅斯提供財政支持,助其積累足夠
資源與實力,從而能夠發動持續的戰爭,此舉是典型的「為虎作倀」,幫助俄羅斯壯大。
對此,梅克爾堅持,自己的能源政策不僅不是錯誤,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戰爭爆發,在冷
戰後的新秩序下,需與普亭分享繁榮,「我認為切斷所有對普亭的經濟聯繫並不明智」。
同時,為德國經濟提供廉價天然氣也是她總理的任務之一,當時如果取消與俄羅斯的天然氣
貿易,梅克爾不會在商界與政界獲得支持,尤其現在證明俄烏戰爭之後飆高的能源價格給德
國帶來的經濟衝擊,所以她還是堅持興建北溪2號管道是合理的。
開放移民政策,助長歐洲極右翼興起
梅克爾有政治家的耐性,她可以在歐洲各國中花上幾周、甚至幾個月周旋磨耗,最有名的是
她的自制與她的雙手形成的菱形手勢;在明鏡的訪談中,她回憶,教宗方濟各曾就如何處理
不同意見給她建議:「彎腰、彎腰、再彎腰,但是注意,不要折斷腰了」,即使再困難,也
要付出更多努力來維繫歐洲的團結。
最近蕭茲宣布解散紅綠燈聯盟時,激動地批評前盟友、自民黨黨魁林德納,稱他心胸狹隘,
並指責他背信棄義。對比之前梅克爾的穩定與自制,德國人對現在的總理如此失控,或多或
少感到有些不安。
可是梅克爾同時也是個冷酷的現實主義者,即使在2014年克里米亞被吞併後,梅克爾仍然反
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因為「我認為沒有成功的機會。另一方面,我也明白我們不能讓烏克
蘭人毫無防備。這是一個兩難」。
她在2015年的難民政策,則是另一項在歐洲廣受人非議的事;敘利亞內戰後,梅克爾決定向
100多萬難民敞開德國的大門。這些難民的湧入,雖然在經濟方面為德國提供所需的勞動力
,但在社會層面帶來諸多問題,這一政策成為怪罪梅克爾的理由。他們認為,正是因為梅克
爾的開放政策,才導致歐洲多國極右翼勢力興起,甚至連她自己的基民黨都一致反對過多移
民流入,梅克爾被視為打開移民潘朵拉盒子的始作俑者,給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社會造成深遠
影響。
備註:
德國感覺不行了,化工,金屬加工,車廠都快炸了,快變歐洲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