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PFP2012 教育政策綱領

作者: tyc1814 (美女會讓男人變笨)   2011-11-11 01:05:01
http://www.pfp.org.tw/article.asp?id=32
PFP2012 教育政策綱領
一、教育體制
(一)中央政府總預算中,純教育經費即應佔15%。縣市不足經費由中央補足。
(二)教育經費以學生為補助對象,亦即以學生為計算單位,人多者多撥經費。學校若有特殊發
展 需要,提案審核通過後可予撥補。
(三)因應少子化,政府應採下列措施:
實施小班制,自小一起,一班以25人為上限,可提升教學品質,同時減少流浪教師。
九年國教向下延伸一年,學童五歲開始入學。
擴展幼兒教育,廣設公立托兒所,且公私立均有雙語教學,由政府補貼托育費用,採「864」機制,即:
(1)0歲每兒童每月8千元。
(2)1~2歲兒童每月6千元。
(3)3~4歲兒童每月4千元。
(4)5歲以上兒童進入小學,納入正常教育體制。
(四)大學以上學制調整為一年三學期,學生可選擇快速就讀後就業,或照常速完成學業。
(五)教育體制須全國統一,以符公平原則。
(六)課程綱要須全面重新檢討,拋開意識型態論述,忠實面對歷史與國家體制,以教育一個國民
基本知識為主要內容。主要在於三方面修正:
中小學課程不應重複,應有一貫序列,採螺旋式升級,而非同心圓式重複教學。
常識多一倍,書包減一半:刪除不必要教材,減少課業負擔。中小學教材內容應以培養現代化國家公民之基本知識與常識為主,強化學童的生活能力與社會認知。
中小學時期即應強化學生的表達、寫作、組織報告能力,減少死背硬記的課程內容。
重建技職教育體系,讓不愛讀書的學生也能有一技之長。
建立終身學習的教育制度,任何人可隨時回到學校進修。每人應有終身學習手冊,記錄各項學習經歷,使學習更加彈性。
二、尊師重道(關於教師)
維護教師尊嚴:教師應有適當管教權,教師不可隨意體罰學生,也不應將體罰用於智能教育,但對維持學校紀律、品德操守、團體行為等方面,教師應在校長監督下,具有適當範圍的管教權。政府應力挺教育單位適當的管教,否則學生沒有紀律與法律觀念,出學校後也會變成社會問題,遲早遭到懲罰。
教師退休金改為可攜式,一如勞退基金,可隨教師移動工作地點及項目。政府應酌量補助私校老師退休基金,使其享有與公立學校相當的退休待遇。政府應本信賴保護原則,鼎力維護政府對教師所承諾的退休機制。
不適任教師應有退場機制。但此機制絕非公審,必須經過教育主管機關(如教育部、縣市教育局…)之審核,以確定教師行為確有不當,再行解職。
教師與家長間應為伙伴關係,相互尊重,合作教學,教師之任用不應過度受到家長會干涉。
教育主管單位應調整官僚心態,督考評鑑之目的在於輔導學校辦好教育,而非分配獎金或比賽成績。故應仿企管顧問模式,督考評鑑完畢後,教育主管機關應派員至學校瞭解問題,並協助解決。
三、品學兼優(關於學生)
全面實施營養午餐制度,登錄中低收入戶之清寒學生,或經校方及老師審核確有家庭問題之學生,免費供應午餐。
學校作為社會化過程一部份,應強化公民課,傳達品德操行、法治教育團體紀律觀念、及各項權利義務解說,使學生至少能成為一位堂堂正正的好公民。
高中以上學生應每年進行性向測驗及智力測驗,以評估其興趣方向,老師亦應以其平日觀察,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志趣,避免走錯方向。
學生應加強國際時事、科技新知、及邏輯思辯方面訓練,高中生應受表達及寫作訓練,以強化其對於世界的認識,以及表達自我的能力。
四、樂活校園(關於學校)
教育用地應由政府整體規劃,有效使用。因地理、人口改變之都市地區學校,應適度予以整併,釋出之校地可作為其他用途使用。
各縣市教育局應督導學校有效使用閒置空間,例如閒置教室可開辦托兒所,同時也方便家長接送。
教育部全力支援各縣市教育局,保證用於學生教育的經費充份且及時到位(避免再發生台中一中事件)。球隊出國比賽、學生技藝、科展、創意等國際參展經費,由政府負責籌募撥補。
縣市教育局應定期舉行集合各校的特案會報,協助解決特殊學生個別問題,以及各校教育推動上的問題,並及早發現校園新改變與新的流行次文化,及早通報,研擬對策因應。
校園不一定要有游泳池,但一定要開始綠化與社區化。政府應協助校園配合都市計劃,進行綠圍籬、風力發電與太陽能、集水與省水裝置等方面的改變,使校園成為啟發社會新動力、新觀念的源頭。
新建學校或改建之學校,必須為防震建築,且有作為地區避難中心的基本設置(通訊裝備、獨立水電儲備等)。
五、結語
召開全國教育會議,拋開統獨及藍綠爭議,共議教育方針。
貧窮不會世襲的關鍵,便在於教育。因此教育應該公共化,而非商品化。教育政策的基本精神就是「濟弱扶強」,必須給予弱勢者更多的照顧與關心,方符公義原則。
政府必須作為教師與學校的後盾,賦予足夠的權限與資源,使第一線的人員能夠面對各種問題。
十二年國教須研擬配套及穩定財源後,再議定實施,尤其對於私校與技職教育的安排,更須慎重。
教育政策必須穩定,不可朝令夕改,脫離黨國,根於本土,結合社會,放眼世界的中性教育政策,才能教育出整個世代的良好公民,成為台灣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會思考的人物,而不是會背誦的機器。因此教材、教具、教師本職學能、以及教學方法均應與時俱進。教育體系應仿效企業界,建立「標竿經驗」、「最佳實務」的分享與學習機制,以貼近時代脈動。
關於高等教育方面問題細節,請參見青年政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