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蔣時期經濟政策如何? 總歸一句就是圖利資本家,打壓勞方與中下層
蔣家在大陸丟了政權後,認為跟當時在大陸無法控制失業潮與工人勢力造成動亂有關,
因此便以高壓手段控制勞方勢力,工會,且當時需要民間產出增加,
人力增加,又怕失業潮惡化,選擇壓低與嚴控工資上漲,
以讓民間願意多用人,避免失業潮升高,且民間或外商投資意願才會提高,
但這麼做,也讓資本家得以進一步壓榨勞方,
且當時法令對於惡質資方約束不足,勞方可說處於完全劣勢局面,比如說,
勞方抗爭,罷工,還可以動用戒嚴令中的軍法處置,最嚴重可以判死刑,
那怕資方欠薪,甚至落跑
還有,當時完全沒有環保概念,有些企業財閥要設高污染高危險的工廠在某地區,
政府便會不顧當地居民意見與健康強行讓他們設,
也不會做什麼環保評估,以及污染約束,且在戒嚴底下,
沒人敢講什麼話,居民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再來一個重點,1956-1958年間,在固定匯率底下,政府讓台幣一口氣從15貶到36,
1963年再貶為40,蔣政權逼台幣強行劇貶,美其名是想要製造低薪,外加低成本優勢,
讓外資投資台灣意願提高,與讓台灣出口產業競爭力升高,但也讓台灣人'變窮',
台幣一貶,進口物價就大漲,從而製造輸入性通膨,且當時台幣對主要國家貨幣都是大貶,
就等於台灣人的財富在國際上大幅縮水了,那時有外匯管制,但一票外省權貴在當時
卻是手上滿滿美金,小孩都能移民美國,台幣劇貶他們還更加受益
藍營常常神化蔣經國創造1980年代經濟奇蹟,問題是兩蔣時期,勞工所得增加快嗎?
消費力成長如何? 蔣一直都迷信低成本創造投資與經濟,但在整個80年代,
財富與消費成長力道最強的時候是最後兩年(1988.1989),
因為小蔣走後,勞工勢力抬頭,所得大增,連帶帶動消費與投資創造下來的,
小蔣沒有那麼神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