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昨天在上海簽署,民進黨表達強烈反對,但細看兩岸開放內容,大陸對台
灣開放80項,都超越大陸在WTO入會承諾;台灣對大陸開放64項,大多低於或等於台灣在WTO
入會承諾。從總體談判成果來說,大陸明顯讓利,台灣明顯獲利。
問題是,自由貿易協議必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受到較大衝擊的產業,如美髮業、印刷業,求
助在野黨表達抗議,加上政府的產業衝擊評估不完整,與業者溝通不足,反對聲浪自然不絕
於耳。
事前堅拒事後承受
民進黨跳到第一線,表示兩岸服貿協議將衝擊700萬人生計,誓言反對到底,但只要大家不
健忘,2010年時,民進黨率眾15萬人上街反對簽署ECFA,立院表決還訴諸肢體衝突,但國民
黨仍然強行通過。結果到了2012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爲了表達「不會改變兩岸現狀」,不得
不表示將「概括承受」ECFA。
自此以後,民進黨針對國民黨政府簽署的兩岸協議,都是依循固定的反應模式,亦即「事前
大聲說不、事後概括承受」,對ECFA如此,對兩岸三通也是如此,未來針對兩岸服貿協議,
乃至兩岸互設辦事處,恐怕也會如此。
為何民進黨總是無法堅持到底?總是爲了勝選,放棄原本的反對立場?主因是自由貿易協議
有輸有贏,本來就很難論斷是非,更何況在簽署前後,還會產生完全相反的政治壓力,使原
本反對自貿協議的候選人難以招架。
在自貿協議簽署之前,受益產業身為獲利者,通常暗自樂在心裡,並不願太招搖,不會挺身
為政府辯護,不太容易聽到支持聲音,反觀受損產業爲了自救,卻很容易結合在野黨,大聲
向政府抗議,相對放大了反對聲浪。
貿協議簽署之後,受損產業既已無力回天,就不再執著於推翻自貿協議,聲音急劇下降;反
觀受益產業卻會迅速形成既得利益集團,針對可能推翻自貿協議的候選人,立即大聲反對,
營造龐大壓力。
兩岸事務光說不練
更重要的是,兩岸服貿協議還攸關台灣能否參加「東協加六」,中國身為「東協加六」最大
國,始終具有最大發言權,早把兩岸經貿開放進程作為台灣能否參加「東協加六」的前提條
件。這對台灣固然不公平,卻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國際現實。
台灣爭取參加「東協加六」,是分散對外投資風險、避免經濟被邊緣化的朝野共識。民進黨
一方面認為參加「東協加六」很重要,另一方面卻又反對兩岸服貿協議,如此互相矛盾,如
何自圓其說?
遺憾的是,民進黨很可能繼續陷入「事前大聲說、不事後概括承受」的惡性循環,只會凸顯
「台灣不接受中國打壓」、「台灣反對『東協加六』與兩岸ECFA連動」。問題是,反對歸反
對,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抗議到最後,民進黨恐怕又將重蹈歷史覆轍,讓人民更加看清民進
黨在兩岸事務的光說不練本質。
作者為民進黨前立委